最近,通过网络交了一些笔友。初衷呢,就是想找一个真正能说上话的人,有别于朝夕相处的家人朋友。文字里,可以更亲近,更坦然,更自在,彼此互诉衷肠。
怀着真诚,用了最传统,最规范的书信格式,写了自认为诚恳真挚的笔下千言。然后,热切地期盼着,等待着。结果呢,喜忧参半吧。也只有那么极个别的人,用相同的方式回应了我。更多的是随意的三言两语,草草的只言片语。
现在的我们,好像也真的是这样的吧。仿佛,都成了冷傲孤清的人,似乎,寡言成了内涵深沉的代名词。其实,这何尝又不是一种虚空呢?内里的空虚、贫乏,强用了外在的冷漠来掩饰。
肚里,甚至没有填满一封信的充实;脑里,没有一丝的逻辑与组织力。承认吧,这就是现在的我们,碎片化,碎语式的我们。生活里,总是叫嚣着简化,化繁为简。终于,简化到了我们的大脑,空空如也。
最终,只留下了那些跟我有相同情怀的人。也许,这就是相似灵魂的遇见吧,也只有相似的灵魂,才会有这样的感应吧。儒家倡导“爱人者仁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从来,对等的人际才会久长,遑论时代年月,彼此真诚相待才是最好。
想起了,顾城的诗《远与近》。“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很直白,也很无奈。远与近,从来不是空间,而是灵魂。
相似的灵魂,最是难得。偏偏,现在的我们,还要前缀上有趣或丰富。称之为有趣的灵魂,丰富的灵魂。 现实,又是都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富贵了。谁,还会有闲暇来顾及灵魂呢?试问,你自己都不当成一回事,又怎么能去强求别人呢?所以呢,生活还是雷同的,没有那么多的原创,独树一帜。
还是,缘分吧,与等在时光里的另一个自己的缘分。终究,还是和自己的遇见,和自己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