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安若
世间是有如我一般的人的,原来以为就我自己独特。
直到看村上春树在《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本书里写的:“说起来,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表达得准确一点,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和同什么人一起做什么事相比,我更喜欢一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是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多许多来。 ”
读罢,顿觉遇到知音,把我想要表达又不曾表达的特质准确描述出来。多少年来,我一直都是一个独立的存在,很少依附于人,也没人可以依附。也许和我独自一人在异乡工作有关,和我早就接触到的新时代独立女性思想有关。外表软萌,内心强大。
喜欢和自己独处,根本没有别人所谓的空虚寂寞冷,因为任何一点小事、一件物品、一些景象,我都能用愉悦的内心去探索,去发掘出内在隐藏的乐趣。就算看着一片云,也能看出一场风起云涌、万马奔腾、各种生物千变万化的场景。
对我来说,不受人打扰的自我独处时间就是最完全的自由,最舒适的时光。我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可以思考深层次的问题,可以天马行空的大开脑洞,我也可以脚不离地,在书籍中穿越到世界的任意地方徜徉,与上下五千年的智者交谈。
当然,我绝不是孤僻。人是群体动物,有着必须的社会属性。我爱好广泛,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学习培训和兴趣团体等等。在群体中,我也能一秒切换到逗逼话痨模式,只是交流的深浅取决于与人感情的亲疏。熟人面前动若癫痫,生人面前安静温婉。我不是七匹狼,我却也不止一面。
虽然对热闹的场合没有特别的排斥,但比起安静,喧闹的地方总是让我感觉一丝疲惫。
这时,很适合抛出周国平的一段话:“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
所以,所谓的内向并不是真的内向,只是有选择的交往。
感谢自己拥有独处的能力,在安静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喜爱独处的人,可能外表看着高冷,其实内心的丰富外人无法想象,也许这样的性格适合写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