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图一是个侧脸的少女,大约不超过20岁,非常年轻;图二是把第一幅图做了美化,仅仅把衣服和头发做涂色。
真的是这样吗?你是不是也这样认为?
先别着急下结论,你再仔细看看图三(至少3秒钟),然后回头再看图二,还是那个少女吗?
图二那个妙龄女郎怎么成了六七十岁的老太婆?
2
都说“眼见为实”,从这三个图看过来,是不是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了?再来看两个。
左边九宫中心的圆与右边九宫中心的圆哪个大?右边的大吗?
眼睛又欺骗了你了。它们其实一样大。
上边的线段长于下边的线段吗?
眼睛再一次欺骗了你!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用搜索引擎搜索“视错觉”,会找到很多类似的图片。看多了,你自然会得出结论,眼见不一定为真。
3
眼睛所看到的东西都能轻而易举地欺骗你的大脑,那些“你以为”的观点,更是如此。
你以为的并不真的是你以为的。我们的大脑经常被惯性思维、眼光的局限、角度的不同及缺少验证所蒙蔽。
上图二中,为什么你第一次看象少女,而在看了图三之后,看着又象个老太婆呢?其实是你的惯性思维(也叫思维定式)在作祟。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以前都是这么做的”、“别人都是这么做的”、“他们都这样做”……所以我也要这样做。这些都是惯性思维。
被图四、图五欺骗,是因为我们懒得拿尺子去测量。而大脑中的看法,道听途说的“新闻”,我们更少去验证真伪,被欺骗就是常态。
再来看一个。
图六中有几个小坑?三个吗?
把你的手机颠倒一下(旋转180度),再看是几个?转换一个角度,小坑变成了五个。
角度不同,所看到问题也不同,对问题的处理方式也会不同,最终结果也会有很大差异。在沟通技能的培训课程中,讲师经常会让参训人(上级和他的下属)同时列出“你将要做的三件最重要的工作”,列完后,把上级和下属的拿到一起对比,发现重合度非常低,上下级一片唏嘘。为什么会如此?沟通不畅是原因,其实更根本的是上、下级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4
眼睛会欺骗你,你以为的那些看法、观念也会欺骗你,那该如何避免上当受骗呢?
转换焦点。解决问题的钥匙肯定不在锁眼里,你总盯着锁眼看,永远也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变换角度。你自己这样看这个问题,你周围的人会怎么看?你的上级会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他人的看法与自己的不同,要尊重他人的看法。
拉长跨度。现在是问题,明天还是问题吗?现在你认为对的,5年后再看还是对的吗?反过来,5年后正确的,现在就一定正确吗?
找到检验观念真伪的工具,并利用它。它或许是一把尺子,或许是一杆秤,也许是一本书……
站到高处。站得越高,看问题越全面。避免出现“盲人摸象”的笑话,就尽可能去看到“全象”。
反省自身。多问自己,你以为的真的是你以为的吗?一日三省,不多。
5
都说眼见为实,现在看并不一定。
都说坚守自己的信念,现在看信念也可能是错的。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提高、持续更新我们的观念,用伟光正的说法这就叫“与时俱进”。不天天担心失败,告诉自己那只是暂时不成功。成长的路上会有很多挫折,要迎难而上,选择那条难走的路,按照最新指示,做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能变成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