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待一个肥胖症患者,造成她体重问题的因素可能有以下几种:
1,可能存在超重及低血糖趋势的遗传倾向
2,有一位过分关注其饮食习惯的母亲,如在婴儿期即开始严格定时喂养,长大后决不允许剩饭,否则就施以惩罚。
3,利用食物来分散焦虑和羞耻感的家庭模式,如只要谁不开心,母亲就拿奶酪或蛋糕来安慰。
4,对亲爱的肥胖的祖母表示认同。
5,孩提时被他人调戏却因此受到责备,导致他想以外表来形象的表明自己缺乏诱惑力。
6,放学后回家吃点心,可以令自己舒服,从而形成一种仪式性的缓合悲伤与孤独感的方式。
7,形成一个寓意反抗性的自我意象,其自尊源于才智而非体态的优美。
8,目睹了父亲因患癌症而死亡时的形销骨立,令他在无意识中相信体重减轻是死亡的先兆和原因。
那么治疗师需要与患者一起达成以下共识,才能有利于他的症状的缓和:
1,他需要采取特殊的策略来对抗暴饮暴食的遗传倾向,改变饮食习惯以防止低血糖。
2,在其发展早期,他就已经形成一种观念,即最好现在就将所有食物都吃完,因为接下来的四小时不一定有吃的,在其发展后期,他又以为,如果剩饭会对母亲造成伤害。
3,他应该学会用其他方式处理焦虑情绪,以此代替大吃大喝。
4,当感到不开心及孤独时,冲个热水澡,给朋友打个电话,或逛逛商店,以使自己平静下来,当然还需哀悼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不幸,最终可以从悲伤中走出来。
5,他相信,只要自己有了祖母那样的肥胖身材,就可以魔术般的拥有祖母那样的优秀品质;同样只要不像母亲那样瘦,就可以避免她的不良品质。
6,认识到自己仍生活在创伤后心里状态中,视他人为潜在的调戏者及责备者。
7,他在青少年时期用来支撑脆弱的自尊心的价值系统,现在阻碍了他从适度的虚荣之中获得享受及利益。
8,只要体重减了几磅,他就会感到莫名的惊恐,在无意识中害怕自己会如父亲般死亡。
由此可以看到治疗师需要对患者的人格及异常心理做出八个领域的分析:
一,气质及固定的归因模式,二,成熟过程,三,防御方式,四,中心情感,五,认同,六,关系图式,七,自尊调节,八,病态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