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带闺女去社区医院打疫苗,路上有积雪,还结了冰,所以我们走的很慢,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回来的时候,出了太阳,积雪开始融化,背阴的地方还没动静。
路过一个上坡,我们走的更慢了。我一只手紧紧拽着闺女的手腕,身体努力地维持平衡。我不怕自己滑倒,就怕带着闺女跌跟头。
“大哥,咱们将心比心可以吗”?“你这差评一给,我…”。“不是,你听我说啊大哥…”。
我侧了下头,是一个迎面而来的美团外卖骑手,双手紧握着摩托车的把手,缓缓前行,手机塞在头盔和耳朵之间。他一边往前走,一边在跟电话那头的人沟通。我听出大概意思了,应该是刚给客户送完餐,对方给了差评。外卖员几乎是央求的语气,希望客户能取消差评。
看到这一幕的瞬间,我第一反应是想提醒一下他,注意安全,毕竟身体比钱更重要。只是回过神的瞬间,他已经滑行到我的后方了。一边往前走,一边在想听到的内容。
说实话,我无法得知这通电话背后的事实真相。也许是外卖员没在规定的时间内送餐,也许是送餐的过程中起了什么样的误会或者是冲突。但是不管怎么说,差评一给,确实影响的不仅仅是外卖员的心情,更重要的是这一天的收入,乃至是整个月的收入。所以,他才会在不顾安全的前提下,恳请对方取消这次差评。他的摩托车背后,那个蓝色的保温箱里,应该还有要送往下一家的餐。
一个差评,能解决根本问题吗?也许心里确实舒服了,但事实上呢,也只是出了一口“恶气”而已。也许有人会说,我是维护我的正当利益,我花钱了,就应该让我满意。我不满意,给差评也是我的权利。对,这么想也没啥问题。差评给就给了,那以后你再点外卖的时候,会比这次有更多的耐心吗?还是说,每一次你都要以差评结束不愉快的就餐经历。这样子下去,你对外卖还会心存多少好感?妇人之见,我觉得解决问题的根本是,要么不吃外卖,要么就有耐心的等待外卖。不可能每一次的外卖都是给你迟送过来,或者是汤水洒到了包装盒外等等。这种事情,应该都是小概率的,稍微有点耐心或者宽容,就能避免一场无畏的电话“纷争”。
相比较之下,外卖里吃出虫子或者头发,这些事情,我举双手支持和赞同给差评。
我可能也没办法真正理解,给差评的订餐人的心情。因为我吃外卖的次数不多,当然也遇到过超时的情况,但我从没给过任何差评。相反的,每一次在收到餐之后,我都会很诚恳的跟外卖员,道一声“谢谢,你辛苦了”!对方回应我的,是笑着说一句“也谢谢您,祝您用餐愉快”,还有转身匆匆离去的背影。每一次从外卖员的手里接过餐,我都能有意无意地看到他们的双手。夏天的时候黝黑,冬天的时候皲裂。
我爸爸也是工人,我太熟悉这种样式的双手了。这些手,提过的不仅仅是你点的餐,抬过的不仅仅是沉重的石板,他们或提着或抬着的,都是一个家的责任。他们也许是这个社会最底层的人群了,但他们同样是在靠自己努力奋斗,甚至是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汗水和精力。然而他们的回报并不那么丰厚,我们随心所欲的一个差评,也许就断了对方一天的收入。生活不易,且存善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