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头: 主动牺牲的人疯了


这不是影评,是一种救赎。

每次去涞滩河都会老生常谈,自然流淌的小河被截流填埋后浓妆重抹成什么模样,依然未知。人们早就习已为常,失去一切后,便不再害怕再失去。家园消失了,灵魂在旷野飘泊,无处安放。生命又是什么呢?白鹤飞舞,鱼儿游荡,草木青绿,人类制造苦难。也许需要一次又一次的献祭来救赎。也许需要一场又一场的大火去燃烧。也许需要一次又一次的杀戮去征服。也许只需要一个拥抱一个微笑一个亲吻去化解。那是至高的爱与奉献,世间永恒的救世主。

这段文字与塔可夫斯基的电影<牺牲>有关,一家人乡村宁静且无聊的生活被一则核爆炸新闻破坏后,人们手足无措。男主人公是一位知名编剧,与儿子种完一株枯树后,在草地上喃喃自语探索人类的精神与灵魂,他们对大自然造成的伤害,又在现实与梦境中挣扎寻找救赎,不惜牺牲自己制止战争拯救家人。

观影过后,献祭、救赎,奉献与我的信仰重合,再次看到河道堆积污积时,产生过愤怒,继而联想到燃烧释放----某种崇高意义,甚至宗教色彩的牺牲。

没有信仰或拥有宗教精神的人,对塔可夫斯基的电影视为晦涩脱离大众不切实际,其中隐喻性哲辩性的台词和现实与梦境的穿插,让观影者欲罢不能或断然离席分成两类。他的电影让人以宗教意识去思考,而不仅仅讲解故事,在我看过的五部影片中,音乐摄影是最大享受,哲学思辨的台词与东正宗教隐喻常常需要翻阅前辈优秀影评来确证或学习。<牺牲>中宗教氛围也很明显,达芬奇的画作<博士来拜>,巴赫<马太受难曲>配乐的不时响起,使女玛利亚的献身,都为结局男主人的"燃烧"献祭作铺垫。此外,每个人物语言、表情、肢体传递的微妙,剖析着人性深处最幽暗隐蔽的情愫。独特的床、镜、窗帘构图呈现的美丽清寂,古典画面基调营造出末日来临时的颓丧感,柜中牛奶瓶的倾倒破碎又预示生命在战争面前不堪一击。


导演通过电影在揭示人类对自然破坏,人类的原罪,人类的救赎。最终,男主践行了自己的誓言,放火烧毁了房屋,也献祭了自己。他疯了。

和父亲种树的小男孩,却延续了他的精神一桶一桶提水灌溉,希望枯树开花。而手术后本不能说话的他,在父亲疯癫之后,发出了信徒般的追问: 人的开始就是语言,为什么呢?

塔可夫斯基是前苏联电影导演、诗人、流亡者,他短暂的一生只拍了7部电影,却享有在电影界与伯格曼、费里尼"圣三位一体"的荣耀。有影评人从他影片中感悟到三个思想过程,从“要信仰”到“要从信仰深化至敢于牺牲”,直到最后“要主动牺牲”,进而达到西方宗教语境之下的最高精神境界。这是塔氏寄望于影片主人公所传递的坚定力量,也是自身的理想化追求。

塔可夫斯基坚信,工业化发展导致了一系列现代化问题。“人总是疲于奔命,防范着别人,防范着他周围的大自然。他总是强迫大自然,由此导致了一种建立在暴力、强权、恐惧和依附之上的文明。"如同对人格的再造重塑,人类对于大自然,又何偿不是一次又一次的破坏摧毁?塔氏借电影男主人公说出的话,与我心有戚戚,同为理想,也是写出篇首段落的初衷。

那么,谁愿意"相信",自然会报复?谁愿意"燃烧",为人类赎罪?谁愿意成为"祭品",疯狂如尼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读巜雕刻时光》 文/ 思 由于对电影专业陌生,抱着猎奇的态度走马观花,刚读《雕刻时光》,一开始对几个陌生名词傻眼了...
    思_zs912阅读 4,760评论 0 1
  • 【日本】高畑勋 著 《圣三位一体》是俄罗斯圣像画中最美的作品之一。所谓圣像画(icon),就是希腊正教与俄罗斯正教...
    晾晾妈妈310阅读 11,394评论 0 2
  • 久违的晴天,家长会。 家长大会开好到教室时,离放学已经没多少时间了。班主任说已经安排了三个家长分享经验。 放学铃声...
    飘雪儿5阅读 12,184评论 16 22
  • 创业是很多人的梦想,多少人为了理想和不甘选择了创业来实现自我价值,我就是其中一个。 创业后,我由女人变成了超人,什...
    亦宝宝阅读 5,842评论 4 1
  • 今天感恩节哎,感谢一直在我身边的亲朋好友。感恩相遇!感恩不离不弃。 中午开了第一次的党会,身份的转变要...
    迷月闪星情阅读 13,583评论 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