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就是写故事,故事写的好不好,要看故事是否曲折,是否合理,是否由各种矛盾推动情节发展。
看《余罪》时,在赞叹作者文笔流畅,用词准确,人物刻画立体的同时,也在感慨这么多案件,是怎样想象出来的。
后来想明白了,艺术来源于生活,当然故事的原型也来源于生活。这些案件当然就是从法制节目里学来的呗。
我一度认为法制节目在满足观众们对于案件的好奇之余,还给犯罪分子提供了犯罪方法及反侦察的学习教程。
节目中越是表达公安干警们办案之不易,线索发现之巧合,越是在告诉犯罪分子“这一点有纰漏,下次作案时一定要补上喔”。于是案子变得越来越离奇,侦查变得越来越艰难。
但小说的故事肯定也是来源于此,比如余罪侦破的偷牛案,怎样在荒郊野外把千斤重的黄牛偷走呢?答案是用某种能够吸引牛的药物。
我猜某个山村里丢牛案在现实中肯定发生过,但作者在他创造的那个余罪的世界里,把这个案子扩大到全省——全省各个地市警力薄弱的山村都出现了这样的丢牛案,这时余罪侦破的丢了三头牛的案子就成了全省破案的线索,他也在小试牛刀之后,成为侦破全省数千起丢牛案队伍的领头人,主角光环就这么有了。
写小说应该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那就像作者在创造一个新的世界,而自己和自己的文字就是这个世界的上帝。生杀予夺,随心所欲。
这也像我之前说过的神魔小说中的“界”一样。孙悟空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那是因为猴子进入了如来佛祖的“界”内,当然一个筋斗翻不出去。
写小说也是这样,我可以定这个人是主人公,可以让他聪明绝顶,然后加薪升职,当上CEO,赢取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
当然过程不能那么顺利,一步一步走上人生巅峰的过程中就要造出各式各样的阻挠NPC,在一个接一个的矛盾中,出现了女主角,出现了女配角,出现了反派,以及反派后面的大反派。其中夹杂些风花雪月,以及月黑风高,一篇故事就这么成了。
就像20年前玩过的《仙剑奇侠传》一样,李逍遥本来只是一个小渔村里的不良少年,因为喜欢仙侠,又比较讲义气。在好心施舍给乞丐一瓶桂花酒之后,他学到了一门“御剑术”,从此踏上了斩妖除魔的征程,最终战胜了拜月教主,成为蜀山派的掌门——这个是仙剑2里面介绍的。
在这个故事里,李逍遥就是坐着创造出来的主人公。拥有这主角光环,所以会在机缘巧合下结识酒剑仙,救出赵灵儿,邂逅林月如,跑到锁妖塔,最后与大BOSS拜月教主决一死战。
许多大作家都说过,小说写着写着,笔下的人物就不受控制了,因为人物自己活了。就像郭靖黄蓉北乔峰南慕容,历史上肯定没有这一号人物,但据说湖北襄阳街头还真有守襄阳而阵亡的郭靖黄蓉雕像。
像郭靖郭大侠那样,如果《射雕英雄传》写到一半,金庸大师笔下一抖,郭靖在桃花岛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穿越到金国王府,成了郭康,那结果会怎么样呢?我想金大侠肯定也会崩溃写不下去的。
所以,即便是自己编的故事,里面也会有合理性。就像《寻秦记》,我们都知道那是胡编乱造的,秦始皇身边怎么会有项少龙这一号人物呢?但黄易先生就硬生生的让特种兵项少龙穿越回那个时代,成为一手辅佐赵括大侄子赵盘上位的大英雄。当吕不韦嫪毐都被剿灭之后,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把项少龙存在的痕迹毁灭干净,于是突然出现在战国的风云人物项少龙就这么的从历史上消失了。
多么合理。
而现在的许多小说,我看不下去的原因也在于大多数都是意淫产物,主人公随随便便就能呼风唤雨撒豆成兵,然后再创造一个更能呼风唤雨的对手来强行制造矛盾,最后走向主人公的人生巅峰。
这样的小说看个开头就能知道结果,如果文笔再差一点,真的不敢恭维。
这么一来,写小说的故事素材有了。那人物形象的刻画呢?比照着现实中或者其他小说中人物的模板呗。就像王朔说《天龙八部》的段誉,根本就是贾宝玉。我看余罪,马上就能想起韦小宝。
另外一方面,小说的深度。这个深度应该就是作者思考世界的方式,以及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可以把自己的思考交给人物,让他去经历自己不曾经历过的事情,然后把自己代入人物,形成对世界的理解——小说家们应该也是多重人格的吧。
最后,只剩下小说的语言了,可惜这一点是我最为欠缺的,还是需要慢慢练习,也许等我在简书写到五十万字的时候,我就真的可以着手写一写小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