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痛则通,不痛则不通”,不知怎的想起了这句话,是否有什么出处?一查竟然源自《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但原文是:“痛则不通,通则不痛”。这句话本意是指人的脉络,而我所说的是人生。

人活着,如果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痛”,便无法真切体会到“痛”的滋味。我们常说的“痛”,其实更多是用“难过”来表达。所谓“难过”,应是难以忘怀、难以过去,但并不意味着无法逾越。

经历了“痛”,人便会成熟、成长,因此我说:“痛则通”。若一个人每日沉浸在甜言蜜语和幻想之中,虽无“痛”感,却也难以认清这个世界,体会不到生活的真谛。

很多时候,我在思考:人活着或许就是受罪的,或是来赎罪的(说着说着,仿佛觉得自己成了信徒)。然而,活着比什么都重要,只有“活着”才能带来希望。若将“活着”与世间任何物品放在天平上衡量,无疑“活着”是最重的。

与“活着”相比,其他又算得了什么?其实,这句话更应表述为:与“死”相比,其他又算得了什么?但今天我所谈的是“活”,故只能如此书写。

当自已遇过“难过”之事时,多想一想,我们还“活着”,我们就是这个世界最幸运的几十亿分之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