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做的序我看到一半就没再读下去,她唤曾国藩作“老曾”,我觉得不舒服,很可能是自尊心在作怪,觉得别人有必要像自己一样尊重圣人,又觉得有可能确实柴静阅历极多,境界高我许多,唤“老曾”自有她的底气与骄傲。这个暂时按下不表,毕竟于了解曾国藩并无阻碍。
诚然如刘瑜在后序中所说:张宏杰应该是很爱曾国藩的。他笔下的曾国藩,笨拙但是勤奋、有恒心会自省、会识人也愿意成就别人、立志成圣终生刻苦。但在这段评价后,刘瑜又提出一个问题:成圣又如何,曾国藩没有脱出历史局限,一样只能在历史的既定轨道上走下去,最后和晚清王朝这趟列车一起坠入深渊,成圣又如何?
荒谬!成圣固然最后也会化作一抔黃土,但是人生在世,苟且做活又就有意思?历史上又有几人不受环境局限,朱熹格物致知,格的方法不对,但格这件事没错,放当代,科学研究也是属于格物致知的范畴。圣人不是神,他或许有先见之明,但未必能穷碧落下黄泉,一双肉眼也并不能把前后500年看得真切。知道自己逃不出藩篱就停止思考探索,那是养在圈里的畜生。
曾国藩对我的意义在于坚定了我不断自我攻伐,自我进化的信心。曾国藩的诸多修身事例也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学习的模版。
立志。一个人,想要为城市所有人盖房,假设他有幸实现了志向,这个时候如果让他再来一次,立志我只要购得一处住房安生,结局又会是怎样?
自省和纠正。“研己”,毫无保留的做自我批评,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最关键的是不能凭感觉做事,要学会逻辑思考,万事分正反两面看,正面再分正反,反面再分正反,知道事理分毫毕现。
待人以誠,以德報怨。难,但是还要做。这两个事情,做了会让自己心安,心安就舒服,可以无所顾忌的放手去做它事。至于别人怎么回应你,无所谓,不要考虑。
成人成己。曾国藩一生交游广阔,提拔下属不计其数。下属出将入相、为抚为督,这些人安过来也在曾国藩的政治生涯中给予极大帮助。人以诚心帮助即可,别人人怎么回馈并不需要考虑,考虑感受其制,心有束缚和挂碍。
和光同尘。本来是圣人才有资格讲这四个字,我们姑且瞻仰学习一下圣人行事。做人要有自己修身立命的原则,但是一味讲求原则,不考虑现在的复杂情况,不明理社会中的潜规则,是会吃亏的。不仅会疏离朋友,甚至得罪人,这无疑会妨碍我们修身的目的,也不利于我们联合一切可联合的人来做大事。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你看到的可能是海博大广阔,但其实海面下也藏污纳垢,因此才成其广大浩渺。
曾国藩一生兴趣广泛,道学、风水、敬神、相面都有涉猎,既是个人兴趣,也是日常能发挥实用的技能。
曾国藩一生秉持自己志向,不断自我攻伐自我进化,也真正做到开放包容,广泛的观察、甄别、思考和学习新的东西,放在哪一个时代都自有其光辉所在,值得每一个人引为榜样!
—2016.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