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余光中先生写过一篇文章,文章名称为假若我有九条命,他想用一条命来读书,一条命来写作。现实的生活当然是每个人只有一条命,而且是单行道,一直通往尽头的。
先生不过是以此文章点出了繁俗的日子里,什么是真正有意义有意思的事情,值得用一辈子去慢慢地耐心地做下去。
我不自禁地寻思,如先生一般的人如此看重的事儿,在无数人看来却是碰都不愿意碰的事,为什么世界可以把人区分成如此对立的彼此啊?!
我所生活的环境中,由于职业的特殊,需要不停地阅读新的法律规定,所以同事们还经常去搜集关注专业的材料。但这也仅是为了工作而已,除去了工作,你问问他们读了什么书,他们回答得多半是没时间、干嘛要读书之类。
至于写作,本就是挺累人的且物质回报低的事儿,以物质回报衡量应不应该做,当然不应该做。
在余光中先生看来值得拿两条命做的事,却是现实中无数人一辈子都不会去碰哪怕一次的。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看重别人拥有多少物质财富,拥有的名望,拥有的权力,我们追捧一个社会影响力大的人物,然后我们也以一个自我的旁观者来培育自我,追求旁观者看重的。
不自觉地走到了人生的另一个极端,极端的物质追求,极端的名利追求,极端的欲望追求。没有给自我留下空间,逼迫着自我走向无自我的尽头。
现实,是一个肉体无法挣脱的存在,很多的规则看起来无论多么滑稽却又是无法跨越的,现实的样子塑造了一个人世间,每天都在上演着喜怒哀乐。而精神,是一个飘渺却真实的存在,有无限的可能,让她慰藉肉体的疲乏。
可每一天,不谈精神,肉体的疲乏让精神躲藏得很远很远,沉沦在肉体的感觉中,做不完的种种,停不下来,在所谓的自我感觉中安慰欺骗自己,一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