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造物主把人设计得非常奇怪,占据极其重要地位的五官——眼睛,能看见天空与大地,飞鸟与野草,看到他人的样貌,及至读懂一闪而过的表情,但不能看见自己。
人直到今日都无法准确知道自己的长相。一个人如果没有镜子,是终其一生不知自己的。
但是,无论是镜子的映射,相机的留影,还是他人的描述,都只能代表部分。
目前,究竟是镜子的真实度高些,还是相机对人脸的捕捉更真实,尚在讨论中。据说人照镜子时,会把自己的容颜美化百分之三十。但相机拍人,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效果。
关于自己是谁,千百年来就是哲学中一个经久不衰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便说“认识你自己”。
由此可见,了解“我”的外在和内在,着实重要。
在汉字“我”的解释中,最开始竟然是一种凶器,慢慢的演变成第一人称。这变化难免有不可思议之感。
2
唐太宗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人在认知的过程中,的确只能通过他人的对比,来反思自己。
他人的优秀,衬托自己的不足。他人的美,映出自己的丑。
在这样的对比中,我们不断的成长,也有可能迷失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都想成为优秀的别人,最憎恨的就是一无所有的自己。
有的人一出生就赢在起跑线,有的人被命运眷顾,我们的眼睛看不到自己,却能清楚地观察到别人的光彩。
不止一次地想成为别人,遗憾的是,人唯一可以掌控的只是自己。
我们看不到自己,却不得不面对自己。
婴儿时,我们不知道镜中折射的是自己,后来明白了,便有了无数的自己。
无论处在哪个年龄段,都会发现生活被过去的自己,当下的自己,理想的自己包围着。
我们不得不花上大量时间,理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