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今年的双十一要是数学不好,都不好意思买买买了?不禁有点好奇各位小姐姐的购物车里存了多少只口红呢?
愉(han)快(lei)剁手的同时,你有没有好奇过,古人“口如含朱丹”“乌膏注唇唇似泥”“腻红匀脸衬檀唇”的种种浓妆淡妆,深深浅浅的“斩男色”是用什么做出来的?
有同学已经举手回答了:“曹雪芹大大写过啦,还是美妆达人宝二爷亲自讲解!‘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渣滓,配了花露蒸叠成的,只用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手心里,用一点水化开抹在唇上,手心里就够打颊腮了’。这还不够具体、不够形象咩?”
嗯,抢答基本正确,给你50分……不是怕你骄傲,而是你没有回答出来,这个“上好的胭脂”又是什么做的呢?为什么有汁子、有渣滓呢?那边的同学,不要先翻书哈!
接下来,我们就要给各位小姐姐展示几种可能并不算罕见的生物。在几千年的时光里,它们默默地为佳人的丹唇朱颜点染色泽,成就“须臾日射燕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的美丽。
红花
首先出场的这位,在西汉时的匈奴民歌里就已经登场了:“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匈奴民族对妆饰颇为喜爱,“匈奴人名妻为阏氏,音同燕脂,谓其颜色可爱如燕脂也”(《中华古今注》)。
为什么焉支山等同于饰面的胭脂呢?答案就在于,这里盛产一种可以制作胭脂的红花。
事实上,也有研究认为这种产于北地的红花就是胭脂名称的由来:“燕脂起自纣,以红蓝花汁凝作之,调脂饰女面。产于燕地,故曰燕脂。”
——等等,你刚才说什么花?
——红花啊!
——知道胭脂是红色的,可不就是红花做的吗,这花到底叫什么?
——就叫红花!
——……*&%¥#
咳咳,消消气,它的学名确实是红花,别名红蓝花。
崔豹《古今注·草木篇》记载:“燕支,叶似蓟、花似蒲公,出西方,土人以染,名为燕支。中国人谓之红兰,以染粉为面色,谓为燕支粉。”
因为红花原料易得,品质有保证,长期以来都是制作胭脂的重要原料。
虽然名为如此,颜色可能和你想象的有点出入:
看上去,这颜色有点儿偏黄啊。没错,红花里同时含有红色素和黄色素。
这要怎么做成红色的胭脂呢?
别急,机智的古人已经通过多次试验发现,红花里含有的红色素溶于碱性溶液而不溶于酸性溶液和水,黄色素溶于酸性溶液和水而不溶于碱性溶液。
来,再念一遍,碱性溶液、酸性溶液……绕明白了没?就是说,用水或者酸性溶液可以将里面的黄色素萃取出来,留下的当然就是红色啦!
具体的操作细节可以参考晋代张华的《博物志》:“取蓝蘤捣以水,洮去黄汁……欲用燕支,以水浸之三四日,以水洮黄赤汁,尽得赤汁而止也。”
《齐民要术》里,这一办法得到了进一步改良,加入了“醋石榴捣破,粟饭浆水极酸者和之”或者“好醋和饭浆”。
这种较纯的酸性溶液可以更好地提出黄色素,留下较纯的红色素,成为制作胭脂的原料。用法呢,一般是调入脂类成膏状,也有浸染丝绵,便于妆饰嘴唇的。
说了北方的红花,我们再来看看一种南方的植物,也是制作胭脂的原料之一。
葵花种子
等等!你说这黑乎乎的货能做胭脂?这到底是啥?
刚才那些深色的小球,是它的果子。看到叶子是不是觉得亲切了一点?这种植物俗名“木耳菜”,学名“落葵”,南方的同学可能吃过,口感滑滑的。
果实虽然没有被发掘出可以吃的功能,但因为它汁液很丰富,而且没有看上去那么深,榨出的汁实际是紫红色的,所以另一种功能被开发了出来:“落葵实,主悦泽人面”(《名医别录》),古人也就将果实的汁液榨出,作为制作胭脂的原料。
在植物之外,制作胭脂的原料还有动物。
在西方,原产于墨西哥和中美洲的胭脂虫因为体内含有大量的洋红酸,成为制作染料、化妆品的原料;在中国,同样也有一种小虫在制作胭脂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
紫胶虫
这种虫叫紫胶虫,寄生在一种名叫紫铆的植物上,通过吸取植物汁液,分泌出紫色的分泌物,名叫紫胶,也可以用来制作胭脂。
《本草纲目》记载:“紫铆出南番,乃细虫如蚁虱,缘树枝造成,正如今之冬青树上小虫造白蜡一般,故人多插枝造之。今吴人用造胭脂。”
这种小虫是什么样的呢?
“结于细枝上,累累然,紫黑色,研破则红。”(《本草衍义》)
这也算是结合动植物之所长,为斩男色做的贡献吧!
当然,古人制作斩男色胭脂的原料绝不只是这些。看完了是不是更想愉快地吃土了呢?
本文作者:瑶华
关注古人很潮,带你看有趣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