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虞上人。
我们为何会自信的“以己度人”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古时候,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个木匠带着孩子在地主家干活,木匠很卖力,干活干的大汗淋漓,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了下来。这时候,他想到了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也热,于是把孩子的衣服也脱了下来。结果,把孩子给冻死了。
故事虽然简单,看完故事可能有些朋友觉得木匠还很愚蠢,但是这种“愚蠢”正是虚假同感偏差的表现;即自己的感受代入到别人身上,认为和你的感觉是一样的。
就像大家看周星驰的电影,有些人认为电影非常的搞笑,于是推荐给朋友,想给朋友带来快乐,但是朋友看完思考之后,却觉得作为一个小人物,遭受生活上的磨难,身体,心理的都有很多创伤,还要努力的表现出一个乐观开朗的周星驰,并没有那么多的笑点。有时候不经意之间就把会夸大自己的意见,甚至把自己的想法都赋予在别人身上,这种都是虚假同感偏差的表现。
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着一个人的虚假同感偏差呢?总结了五个方面:
1.当前的行为或者事情对你非常重要的时候
生活中咱们都听“爱有多深,恨便有多深”。当一对情侣分手了,之前的爱意转化为瞬时的愤怒或者长久的积怨,若其中一方是你的朋友,向你抱怨“那个家伙是个狼心狗肺的东西,是不是?”,他们会认为你是站在他的一方,同一个阵营的,并且一起仇恨对方,虽然可能你的心理并不是这样想的。
2.当你非常确信并坚定自己的观点或意见的时候
就像高中里擅长解决某类数学题的人,平时拿到题很快就可以给出答案,给出自己的思路。而如果哪天他遇到了自己解不开的题,他会认为别人肯定也做不出来,即使做出来,他也认为答案不正确。
3.当你的地位或者正常生活受到某种威胁的时候
当你面临重大事情的时候,比如你的家乡发生了很大的水灾,你心理肯定时常的关注家乡的情况,对别人的而言只是了解,简单关心,这只是“你的家乡事”,别人并不会像你那样在乎。
4.当涉及到某种积极的品质或个性的时候
我们都知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这句话,但是,虚假同感偏差则相反,“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比如,公司内部竞聘的时候,很多人心理暗示自己:“自己平时工作态度和业绩都很优秀,领导同事看在眼里,所以不会有人不选我”。
其实我们都知道,无论在哪种环境中,由于性格等各种原因,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喜欢我们,毕竟不是人民币。
5.当你将其他人看成与自己相似的时候
在生活当中,时间久了,我们会养成各类习惯。比如在工作中习惯发邮件,工作习惯用钢笔和纸记录东西等等,可能会认为工作的人习惯都是差不多相似的。但其实每个人习惯不一样,可能有些人做法又是另外一种了,大家并不想似。
让虚假同感偏差回归原点
有时候,在一些场合或者或者环境中,因为虚假同感偏差起作用,给人际交往带来一些小困扰,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自私狭隘的品质。归根结底,其实这属于人的一种本能。
既然它是本能,那就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我们平时本身也无法避免,但是我么可以认识它,利用它,让他服务于我们。
首先,不要先入为主的对他人主观意见进行臆断。当遇到事情需要说出大家意见的时候,先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深思熟虑,说出最适合自己也能代表自己心声的观点。不用去猜测别人的想法,不管猜对猜错都对自己没有好处,从长远来说,还会影响自己的判断。
其次,客观对待并尊重他人的不同观点。我们应该清晰的明白,每个人的想法是不同的,一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坚持自己的观点,但别人没有认同你观点的义务。所以我们客观的对待自己,宽容的对待别人的观点最好。这样更容易和别人建立沟通和对话的渠道,增进互相的了解,加深友谊。
最后,要敢于接受他人的反驳。在自然界,有着物种的多样性,在人类的大群体里面,自然也要有思想多元化的现象。当几个人的观点互相针锋相对的时候,要敢于接受,就事论事,不要认为这是人身攻击,产生更多的矛盾。
其实,有时候提出反驳倒是一件好事,比如一个好的策划方案,一个优秀的电影,一个大胆的科学猜想,大部分都会争得面红耳赤,这就是“集思广益”.想出位,就要允许百家争鸣,一家之言通常情况站不住脚的。在工作和学习中,我们需要这种“切磋”。
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虚假同感偏差,并学以致用,这个“偏差”也就回归原点了。
欢迎大家评论,转发,关注@虞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