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吭,吭吭……”听到儿子的咳嗽声,我看了看窗外的大雾,心中一紧,做了一下深呼吸。
孩子出了月子后到如今将近两岁,最让我操心的是感冒咳嗽,尤其是这种大雾天气。
医生说病程最长也就14天。
而我的孩子是一个又一个的14天。
输液室的护士大姐都心疼:“挂完两瓶吊瓶还回来打屁股针才走,太伤身啊,”末了又悄悄嘱咐一句:“别和医生说是我们说的,我只是心疼你家孩子……”
那一刻,揪着疼的心,当妈的才懂。
后来医生再仔细了解孩子的病史,才诊断出这已经不是普通的感冒咳嗽,而是过敏性咳嗽,也就是变异性哮喘。这种疾病很难防治,也很难查到过敏原,只能从体质上慢慢改善。
我怪自己没有照顾好孩子,和我一样成了过敏体质。
有一次参加学习,听我国著名的精神分析学派心理治疗师、精神科医生曾奇峰老师说道:“支气管哮喘,从动力学上来说,这实际上表示母婴关系浓度过高,以至于导致孩子的窒息感。你如果去看一看周围有儿童哮喘的家庭,你就会发现,那个妈妈可能是一个对孩子过度照顾的人。她跟孩子的关系如此的亲密,以至于亲密到孩子没有办法正常呼吸的程度。”
难道我对孩子照顾得太过?带着疑问,我开始转变心态,重新调整对过敏症状的认知,并且着重调整照顾孩子的方式,通过以下4步,避免从身到心对孩子过度照顾和保护。
1、把孩子当作有生命力的“正常”小孩,而不是弱小的“病人”
我这么紧张孩子生病,就是太把他的疾病当回事,有意无意地把孩子划入“小病人”这个人群中,给他一个消极暗示:“你跟别人不一样,你很脆弱”。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特别强,很容易接收妈妈发出的这些信号,也就在日积月累中接受了自己的“身份”。而在精神分析里就有一个术语,叫”客体关系疾病“能说明这一点。大体意思就是孩子生病后,会导致妈妈对他有以往不同的态度,孩子从而接收了妈妈的信息,从中感觉到妈妈实际上是希望他生病的。所以,他会迁延不愈,表示“我和妈妈关系紧密”。所以说,孩子是什么状态,妈妈的态度很重要。只要我们对疾病泰然处之,多学习一些日常保健知识,懂得适时适当介入治疗,在心态上要相信孩子旺盛的生命力,孩子才可能越来越健康。
2、孩子病了发脾气不纵容,而做孩子情绪的“容器”:学会理解孩子,做最好的陪伴者
十个病人九个脾气大,孩子也一样。小宇生病期间就各种“作”,不吃饭,挑食,喝奶也比平时少,动辄发脾气,半夜咳嗽就起来哭,求抱抱,指了谁抱就一定谁抱,抱了就不给撒手,睡着了也不可以。揍一顿?不管他?纵容,要什么给什么?显然都不行。这时我突然想到,在心理咨询工作里,常常提到的一个说法:”保持中立,做来访者的情绪容器“。指的是理解对方的情绪波动,给予包容,陪伴,倾听,来访者做不到如何表达时甚至要替ta表达出来,或者引导ta正确表达内在需求。同理,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明白此时孩子也需要我们引导,倾听,陪伴和包容,我们要有能力分辨在那些歇斯底里的哭闹里,表达了什么需求,替他充分表达,帮助他认识情绪,给孩子充分的安慰。在这个过程中,你还要面对自己的部分,在孩子爆发性的折腾时,你的愤怒,自责,烦躁,无助……当你真正接受当下所发生的一切,深呼吸,感受着孩子的需要,感受着自己的感受,会发现再难过,一切终会平静。情绪是一种可以流动的能量,在你与孩子共同的良好的情绪调整下,孩子会更容易恢复健康。
3、放下你的过度保护:鼓励孩子户外活动,适应外界气候变化
我只带孩子在风和日丽的天气户外活动。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这个道理在孩子身上同样适用。我们不可能关孩子一辈子,管一辈子。他总要独立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早一点让他的呼吸系统适应寒冷的空气,就早一点增强耐寒能力,抗病能力。免疫力好了,身体自然杠杠的。只要不是台风,暴雨,雾霾等恶劣天气,一般天气适当做做户外活动,还是利大于弊的。
4、病好后从心理上预防孩子反复:陪伴孩子走出”心理落差“
这里的心理落差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孩子在生病时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得到了比平时更多的包容,甚至”特殊待遇“,病好后,大人们比较容易就恢复了秩序,该怎么来怎么来,孩子却还无法接受这种对待上的变化,甚至觉得还是生病了好,并可能会在行为上拒绝你正常的关心和照顾,出现比现所处年龄段更幼稚更原始的行为,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退行”。这还算好一点的,像小宇总在病好得差不多的时候还莫名其妙反复了,那真是格外头疼,推倒重来。在这比较糟糕的结果发生之前,我们能够做的,就是陪伴孩子慢慢适应这种心理落差,继续做他的情绪容器,尽量在之前的护理过程中少一些纵容,就能有效减少心理落差程度,减少因心态变化因素下产生的病情反复。
有阴影,是因为你直面了阳光:积极暗示,孩子不再怕过敏
有阴影,是因为你直面了阳光。每一种看似消极的现象背后,都可以找到积极意义。在催眠治疗中,过敏性疾病也可以这样解读:有机体具有非常强大的保护自己的能力,而过敏就是一种机体的过度性保护。这跟对孩子过度照顾的原理如出一辙。如果我们改变“过敏原”对自己有害这个解读,把它想象得更友好可爱,或者想象过敏反应是身体给自己建立了一个百毒不侵,刀枪不入的保护罩,还转化了外来侵害的能量为己所用,增强心理上的安全感和身体上的舒适度,并在日常中不断练习,增强积极心理暗示,缓解过敏不适是有可能的:一位做催眠治疗的教授就用这种方式成功治疗了200多位有过敏症状的来访者。
这个世界,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危机四伏。我相信,把这种积极暗示多加使用,遵循以上几步照顾孩子,身心管理双管齐下,就能从心理到行为避免过度照顾孩子,从而改善孩子的健康状况。
大雾天气又来了,孩子的过敏性咳嗽却很少再发作了,更令人意外的是,我的过敏情况也有了很大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