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后遗症?(上)

你的不幸,都是自己选择的

现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为你亲手选择了“不幸”,而不是因为生来就不幸。

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1)为什么会亲手选择不幸?

因为我们认为选择“不幸”对我们有好处。

古希腊有种说法叫“无人想做恶”,是指无论什么样的罪犯,都没有因为纯粹想要作恶而去干坏事,他们都有内在的相应理由。假设有人因金钱纠纷杀人,对他本人来说也是有相应理由,换句话说就是“善”的行动,当然,这不是指道德意义上的善,而是指“利己”这一意义上的善。

当读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在思考我选择“不幸”的原因是什么?

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厉害?把一副烂牌打成如今的模样?

是为了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不敢面对自己某方面的不足?比如外貌、性格、人际关系?

是不想做出改变,为了给自己找借口,理直气壮推脱责任?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大约在10岁左右,我们的性格和三观初步形成,最初的选择也许是无意识行为,即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等影响,但做出选择的还是我们自己。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性格和三观,我们以此来思考和处事。

如果说成年之前受家庭环境和教育环境影响太大,但成年独立之后我们就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完成生命的第二次成长,完全可以选择按自己的想法去改变。


(2)为什么下决心不改变?

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大多数人只想做个“宝宝”,拒绝长大,下定了“不改变”的决心。

没错,把自己说成不幸的人,说想改变,却一直没能改变,并把原因归咎为原生家庭影响太深,只是因为我们在不断下着不改变自己生活方式的决心。

想改变却害怕改变,尽管有各种不满意,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轻松,更安全。

如果不改变,我们就可以轻车熟路地根据以往的经验处理问题,即便遇到小状况,也在可控范围内。

如果选择改变,选择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未来就变得不可控,生活会充满不安,未来可能更加痛苦,甚至可能比现在更糟。

我们用旧的经验来处理新的人/事/物,好处是结果在可控范围内,坏处是我们在复刻过去。

这也就是为什么相似的事情会再三发生,相似的困境会反复出现,经历了若干个恋人,也是因相似的问题分开。

关注自己的不足、不幸,类似于关注“被给予了什么”,现实并不会因此改变,我们所拥有的也不会改变,只有改变自己与世界沟通的方式,改变我们的行为方式,把自己所拥有的利用起来产生价值,生活才有可能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转变。

我觉得作者提到的改变太大,改变更多是日积月累,不是一夜之间的,除非重大变故带来巨大冲击。

因此,不妨每天尝试一点点不一样的事,让不安、不确定、未知等在可控范围内,让改变更容易发生。


点击阅读:

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后遗症?(下)


我是大白,工作 3 年攒下 50 万后,我终于裸辞了。

一个普通的 90 后沪漂女生,在简书分享成长故事,挑战 100 篇原创文章。

关注我,一起成长❤️

戳链接查看我的成长故事:

01 来上海工作后,我穷到买不起垃圾桶

02 被社会毒打后,我是怎么一步步爬起来的?

03 工作3年,我是如何攒下50万的?

04 工作3年,攒下50万后,我终于裸辞了。

05 裸辞3个月,我现在怎么样了?

06 为什么写作?我决定挑战100篇原创文章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