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分离——一切人际关系的解药
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最终就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很多人与家人的关系是“相爱相杀”,渴望被家人认可,得不到足够的关爱,互相干涉彼此的生活,都希望对方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想要彼此靠近,却又互相伤害,又爱又恨。
得不到认可就非常痛苦,如果得不到父母/朋友/同事/领导的认可就没有自信,我们是在用自己的人生为他人而活。
只有做好“课题分离”,才能找到人际关系的解药。
(1)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干涉他人的人生课题,试图控制别人,或者自己的人生课题被别人干涉,试图挣脱,都会发生冲突。
每个人只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分清楚“这是谁的人生课题”十分重要。
分辨的方法非常简单,想清楚“某种选择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
比如父母辅导孩子学习,如果孩子不喜欢学习,不听课也不写作业,父母非常头大,给孩子上辅导班,请家教,甚至惩罚打骂强迫孩子学习,最后孩子还是不喜欢学习,双方都非常痛苦。
这究竟是谁的课题?
是否学习的后果(学习成绩好不好,能否上好学校等等),最终将由孩子承担,这是孩子的课题。父母强迫孩子学习,是对孩子人生课题的干涉,难免冲突。
很多父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出于对孩子的负责,怎么能算干涉孩子的课题呢?
的确,父母们总会说“为你着想”之类的话。但有时候他们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虚荣、支配欲等等。不是“为了孩子”,而是“为了自己”,孩子们察觉到这种欺骗行为,所以反抗。
父母们错误选择了“把马带到水边,并且强迫它喝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马带到水边,但不强迫它喝水”。
如果无视本人意愿,强迫其改变,结果只会在日后加倍起反作用。
(2)越亲密的人越要进行课题分离
干涉甚至负担起别人的课题,会让我们的人生沉重而痛苦。
越是关系亲密的人,越要进行课题分离。
父母往往容易认为,孩子就是我的人生。把孩子的课题也看成自己的课题,总是只考虑孩子,而当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自我。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孩子的学习、工作、婚姻等都不会完全按照父母的想法进行。
别人不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期待而活,即使是孩子,也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即便再亲密的人也应该保持互相尊重的距离,如果把自己的希望强加给对方,就变成粗暴的干涉了。
回想我们与家人的日常,当我们感到痛苦的时候,不是我们想让对方按照我们的意愿做事,就是对方想让我们按照他们的意愿做事,说白了就是试图控制别人。
当我们放弃控制别人这一想法后,痛苦就消失了。
如果你也正在为人际关系苦恼,首先弄清“这是谁的课题”,然后丢开别人的课题,给自己的人生减负。
(3)放下别人的课题,放过别人,也放过自己
每个人有且仅有能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别人如何评价我们,那是他们的课题,我们无法左右。
我们因为太在意别人的视线和评价,才会不断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进行课题分离,把别人的课题看做成了自己的课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害怕被欺骗、被伤害,容易产生痛苦,这是因为没有做好课题分离。
别人如何看待我们,是否喜欢我们,这都是对方的课题,而不是我们的课题。事实上,我们能做的就是信任对方,至于对方如何对待我们的信任,那就是他们的课题了。
人际关系中,我们期待“同等回报”,容易产生“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也要给我相应的回报”的想法,这也不是课题分离,我们可以选择如何对待对方,却没有权利要求对方如何对待我们。
不强求,就不会痛苦。放下别人的课题,既是放过别人,也是放过自己。
我是大白,工作 3 年攒下 50 万后,我终于裸辞了。
一个普通的 90 后沪漂女生,在简书分享成长故事,挑战 100 篇原创文章。
关注我,一起成长❤️
戳链接查看我的成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