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感悟/《教师高效阅读秘笈》(第二辑)

      一本好书不止在于你看了多少,更在于你让多少内容在认知土壤里生根发芽。细读《教师高效阅读秘笈》第二辑“阅读心理可细察”,它从心理学层面打开教师“阅读心理”的认知密钥。运用心理学工具解析教师阅读行为,针对性解决阅读障碍。

      教师如何解决阅读认识和阅读行为之间的突出问题呢?就我个人而言,阅读也存在“认知失调”问题。这种阅读认识和阅读行为之间存在的突出问题,需要从行为入手,改变自己的时间安排,每天留出一些时间,保证自己的阅读量。

      谁是教师阅读的重要他人?熊老师说:“如果说教师阅读是为了遇见美好的自己,那么寻找重要他人更是为了借助外物的力量和智慧遇见美好的自己。”就我个人而言,虽不至于长期不读书,近三年多也在简书平台写了将近1000篇随笔,但那都是单打独斗,率性而为,没有激起浪花。但因为接触了新的书,并尝试静下来深度阅读,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正如熊老师所说:“”只有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才能提高遇到重要他人的概率。”

        如果说我的现阶段,“互动型重要他人”是参加的乐享读书会的教师同行们,而“偶像型重要他人”就是本书的作者熊纪涛老师,起到了示范引领和指导帮助的双重作用。

    教师阅读中实践转化的提升路径有哪些呢? 学习金字塔理论便能够迎刃而解。熊老师说:“学习金字塔理论,在认知框架和操作思路上,足以为教师阅读的保持率和转化率提供研究和提升的空间。”“阅读”作为被动学习的一类,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是10%,如果要有改进和提升,可尝试视听结合(例如有声朗读)、演示及操作(例如制作思维导图分享)、讨论(例如读书会共同探讨一本书或交流读书心得)、实践(例如写读书感悟)、教授(例如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

      我常遵循“以赛促学”的理念,所以跟同龄人比,相对主动参加比赛活动的次数多一些。要想取得更好的结果或是加速自我成长,查找相关资料,阅读相关书籍,哪怕临时抱佛脚也是大有裨益的。参加任何一个比赛,从未知到了解深入,一定需要各种阅读的加持。再说教师阅读亦是对书面表达、口头表达和心灵表达的滋养,这对比赛亦是助力的作用。

      熊老师对阅读的系统性设计,强调从输入到输出的完整闭环,帮助教师将阅读转化为专业成长的动力。

      每天30页纸质书阅读,扩大阅读种类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