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概就是那种没什么出息的孩子,出生在这里,工作在这里,结婚生孩子还在这里,守着这一亩三分地生活了将近四十年,以后还会继续在这里。如果说北上广深聚集全中国大部分精英,那我生活的小地方就为那几座城输送出些微能量,而我这种身无长处的人只能固守家乡看尽日出日落。
中国很大,省份很多,地域宽广,幅员辽阔。虽然同属中国,省份之间却有很多东西不同,比如各省的教育资源差别很大。这有差别的教育让本就勤劳务实的中国人民更是把勤劳发挥到淋漓尽致,不仅把辛苦挣来的血汗钱投资在门类繁多的特长培训班,更有些思想观念超前的人为给孩子搏来一个好前程,提前买好其他省份的房子,当真是为了孩子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我很坦然的告诉孩子,我们没有能力为他铺设捷径,除了全力支持他接受教育,在尊重他意愿的情况为他有选择性的报课外班,其余的只能由他努力。若他在学习上有悟性、肯吃苦,成绩自然会不错,若这两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那他这十几年的求学是有困难的。
作为妈妈,我自然希望孩子一路走来遥遥领先,但我不会急功近利到揠苗助长,每个孩子都不是一样的个体,人生之路那么长,不是学生时期成绩好,读的大学好,他的未来就一定是锦绣大道。再优秀的成绩,也抵不过一颗阳光开朗、能量坚强的内心,只有内心强大,能量满满,才能抗过未来浮沉几十年的生涯。
孩子在学龄前,我从未让他学习过任何知识,现在想来,那时的我真的很明智。我们总以为孩子太小,实则不然,他小小的身体里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潜力。
大儿子在说话、走路、认知、自理等能力上比同龄孩子晚了不是一点点,一年级的拼音总是分不清平舌音和翘舌音,英语课学了整整一年几乎还不会读写,就是这样的基础现在照样学的不错。
所以,在对待小儿子上,我同样报着顺其自然的态度,不着急让他学说话学走路,更不会过早的对他进行早教训练,我自知不是个优秀合格的教育学者,不懂得如何有规律有计划的启发训练孩子,那就索性放手,让孩子顺着生长发育规律自由发展,我只需做好陪护养育,适当的引领教导,给孩子充足的玩耍时光,让他在玩中汲取能量,茁壮成长。
所谓“厚积薄发”就是这样的吧,积蓄足够多的能量,待到成熟时再慢慢释放,人生就是这样,从来不会有谁赢在起跑线,最后拼的是耐力和能量,凡夫俗子的我们给孩子时间,让他慢慢长出能量去对抗岁月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