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台:自媒体时代用影响力赢取惊人财富》一书中,作者迈克尔·哈耶特指出,在当今市场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拥有两个战略资产:
让人欲罢不能的产品和有效平台。
全世界一百大企业里,已经有六十家企业收入来源都是来自于平台,比如谷歌、高朋等,国内则有阿里、腾讯。这个世界迈向了突破只有做产品的思维,迈向了在产品上面带出一个平台出来。
过去,平台的搭建者往往是财富的拥有者,普通人只能借助别人的平台施展自己的才华,而在“微”时代,我们已经看到了雷军、薛之谦、papi 酱等企业家、演员、网红是如何借助自媒体平台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当中赢得粉丝,并实现自我价值的。
所以,新时代的演说者必须具有平台思维,即唯有成为平台,我们的声音才会传播更远,我们的声音才会“不仅仅是声音”。
如何让自己通过演说成为一个平台?如何让这个平台创造价值,聚合听众,实现共赢?
演说的平台思维分为三个维次:价值、聚合、共赢。见下图:
1. 价值
演说必须传递价值,否则就是空洞的自说自话。如果大家留意《我是演说家》《超级演说家》《开讲了》甚至《奇葩说》这类演说及泛演说类节目的话,就会发现,选手们的演说都有非常明确的价值取向,而且这种价值取向的背后,往往是选手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情。
比如2016 年《我是演说家》冠军梁植,他在比赛中穿着蒙古袍,为大家讲述了几个关于回家的故事。其中无论是清朝时土尔扈特部落九死一生的回乡之路,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两岸敌对而无法回家的乡愁,都能触到观众的泪点。
而他的演说之所以能够动人,正是因为其演说中蕴藏的“落叶归根”的价值观,也正因为此,他在演说中多次提到的“回家不需要理由,不回家才需要理由”成为广为传颂的金句。
价值,是演说者连接听众、聚合听众的精神纽带。当演说者的演讲能激起听众强烈的价值观和使命感时,演说者和听众之间就产生了精神共鸣,实现了思想的同频。只有彼此之间有高度的价值观认同,所形成的平台基础才是牢固的,长久的。
2. 聚合
平台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聚合,个人平台也是如此。比如,吴晓波通过演说将财经从业者和爱好者吸引到一起,马云通过演说将创业者聚合到一起,乔布斯通过演说将科技发烧友集合到一起……
演说者必须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聚合的人群,只有这样才能据此打造自己的演说,实现演说平台化。
余歌®演说正是通过演说,聚合中国企业家。比如,近期成立的余歌®演说同学会——好大一个渔塘,就是搭建一个便于企业家们共享人脉、整合资源的平台。
5月27日,渔塘在深圳华侨城举行第一次线下活动。主要有交流会和讨论会,交流会上以跨行业交流、观点碰撞为主,分享各自领域的所思所得。讨论会则由一位企业家提出自己的商业构想,其他企业家提出问题和建议,深入讨论……通过线上线下的交流,将余歌®同学们聚合到一起,形成一个以商务演说为核心的平台。
3. 共赢
人们为什么要在某个平台上聚合?大部分在某个平台上聚合的人,都有相通的利益,并期望实现价值。
共赢,是平台思维的本质。
如果一个演说者具有平台思维,那么他必须不断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能给听众提供什么?比如“博物杂志”是微博上知名的大 V,每天都通过微博发布一些科学信息,也会解答网友提出的各类“这是什么”的问题。“博物杂志”能够为粉丝们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让他们从中获取知识,这就是博物杂志能够形成平台的原因。
而与此同时,通过搭建平台,演说者本身实现了人脉和资源的聚合,也通过这种价值的给予而获得了自身价值的实现,最终与听众实现共赢。
总结起来:
价值是搭建平台的精神基础,只有思想上同频了,才有后续合作共赢的可能。
聚合是具体去实现的行为,当你的身边有了一群认同你价值观的粉丝和人群,你要尽快去聚合他们,带动起他们。就像余歌®演说同学会一样,就是把多年们具有相似价值观的余歌®学员组织带动起来。
共赢,就是人群聚合的目的,人们会主动向一个核心靠拢,成为其中一员,一定是这个平台能给他带来好处。
最后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之所以说企业家要恶补平台思维,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的企业家还停留在原来产品思维的层面上,并没有想到平台的层面。比如,很多人不知道,苹果手机的成果不是因为它卖手机卖得好,是因为它带出了苹果APP商店,带出了生态圈平台。
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家会觉得网上有淘宝、腾讯,我们哪有机会开发一个新平台?
这是个越来越垂直细分的商业时代,只要你能发现现代人的痛点和需求点,连接你现有的资源,你就可以创建一个平台。
比如,晋江最大微商团队啊二家族,就是敏锐捕捉到宝妈们迫切需要在家有一份副业的痛点,短短3年间,就聚合了近5万宝妈,成为了一个宝妈创业的平台。
晋江最大微商团队啊二家族创始人啊二
希望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平台思维,能帮助你突破原先的思维框架,制定出新的商业构想和演说思维,实现企业的升级和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