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故事
最近看一篇文章,谈到婆婆和儿媳的关系。里面的媳妇讲了多年前她来到婆婆家的情况。多年前她和老公是在外面打工认识的。认识没多久,她随了丈夫来到丈夫生活的城市,和婆婆一起生活。虽然婆婆在对待她和儿子的态度上,有很多不公平的地方。但是由于她是外来媳妇,且天天上班,为了家庭和睦,她一直是宽容的看待。不久后,她怀孕了。婆婆刚开始特别高兴,还帮着做做饭。由于怀孕后,她有一些害喜的状态,平时闻不得一些气温,有些东西也不想吃,因此不太怎么吃东西。过了几天,婆婆就开始抱怨她了。意思是:她太娇声怪气,这也不吃,那也不吃。不就是怀个孩子嘛,当年自己怀孩子,可没有这么娇气,做农活,侍奉公婆。稍微有一点婆婆不满意,婆婆就是一顿臭骂。平时她只是听着,不说什么。后来过了两三个月,小姑子也怀孕了。婆婆去看了一次小姑子后回来说,小姑子的婆婆不会照顾小姑子,自己过去看看。于是第二天收拾了衣服,就住到小姑子家,一住就是五六年,知道孩子上小学了。在这些日子里,她一直是自己照顾自己和孩子。怀孕后期,由于不方便,她自己辞职在家,自己照顾自己。自己做饭,自己收拾屋子。丈夫一个人养家,经济上困难。白天有时在单位受了气,回来脾气很差,但是她从来不说一句话。她盼望着,想着孩子大了,总会好的。后来生了孩子,婆婆过来看了一下,自己的妈妈帮助照顾了一个月,由于家里需要帮助,妈妈回去了,她一个人带孩子。最痛苦的时候是孩子半岁前,由于孩子小,经常生病,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去医院。由于孩子小,每次生病,都需要吊水。一旦护士拿起针头,孩子就使劲的哭。但是还是要吊水。小小的孩子一点也不配合。她抱着,孩子使劲的扭动着。小小的脸蛋上,都是泪珠。可怜巴巴的看着她,她的眼泪也跟着掉下来了。但是病了,还是需要吊水。她含着眼泪,用尽了所有的力气抱紧孩子。晚上丈夫回来,看看孩子。然后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了。那一刻,她多么希望有个人可以帮帮她。但是她知道婆婆是不会的。有次和婆婆讲起,婆婆责怪她,这么年轻的一个人,连个孩子也带不好。所以,她对婆婆不抱有任何希望。她想,这就是生活,自己一定要努力带好孩子。日子总会过去,孩子也会慢慢的长大了,一切都会好的。后来孩子三岁了,她送孩子去了幼儿园。然后自己找了一份工作。她努力工作,尽可能的照顾好孩子。在这些年里,婆婆一直在小姑子家,带外孙。她也慢慢的习惯了。日子慢慢的过去了,孩子大了,上小学了,她的工作越来越好了。一切进入了正常的轨道。
有一天,丈夫回来,为难的对她说,婆婆病了,想回来和他们住。她听到这句话,怔住了。她愕然的看着丈夫,问道:“为什么”?丈夫说,婆婆想过来一起住,因为他是她唯一的儿子,她老了,所以该由他来照顾。她拒绝了。第一次和丈夫大吵了一架。在她的心理,她不能接受这样一个安排。这些年她一个外人来到这个家庭,来到这个家庭后,婆婆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没有帮助她,没有给过她一丝的温暖。现在她有困难了,为什么需要她帮助。这个房子也是自己买的。当年她待产在家,婆婆硬逼着她和丈夫出去,原来的房子出租了。她没有办法,找妈妈借钱付了首付,买了一个两室一厅的小房子。房子是这些年努力才刚刚还清了首付。她没有办法接受婆婆过来一起住的要求。她说:丈夫欠婆婆的,他照顾婆婆可以;但是她自己,没有受过婆婆的帮助,所以她没有义务照顾婆婆。且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婆婆抛弃了她,她不是圣人,心理上没有办法接受这一切。
自己的故事
我是一位媳妇。看到这个故事,我可以理解这个媳妇,很难理解婆婆。我的生活,有这类似的经历。我当年和先生结婚的时候,经济上完全可以自理,比先生的条件还好。孩子小的时候,婆婆不愿意带。总是说年级大了,身体上吃不消。她宁愿去打牌,也不帮助带孩子。我将孩子放在妈妈家,所以有什么好的东西,总是给妈妈。一般有事,都是找妈妈。那些年里,孩子家庭都需要我花费更多的时间。为了家庭,我放弃了很多机会。今年春节婆婆对我说,她年级大了,希望我能多多照顾一下她。当我听到这话的时候,我没有接她的话。
结尾篇
这些年来,我不止一次想过这样一天的到来。但是没有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想象这些年,如果婆婆可以适当的帮助我一下,带带孩子,少打牌,虽然这些很累,但是至少可以帮助我分担一些。我理解她,她一直是在忙碌的工作,晚年了需要休息。孩子是我们的,她可以拒绝帮助。我可以理解这种西方思维。所以我从不恨她,我自己带孩子,自己买房子。但是西方人的世界里,老人都是住在养老院,由专门的护理人员。我们之间没有从小养育的亲情;这些年里也没有养成融洽的亲情,现在要保持舒适的关系,真的好难。毕竟人生真的不容易,每一步都是一种储蓄。如果不将这种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维护好,没有感情,谈何“想看两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