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谈概念:两个(以上)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心理咨询会谈实际应用于咨询过程中的1-1咨询,婚姻、家庭咨询和团体咨询中。
会谈中的信息交流包含两种,一种是认知性的信息(认知,信念等),另一种是情感性的信息(情绪、感受、感觉等)
会谈中使用到的符号系统:①语言符号系统:通过语言表达、言语传递信息 ②非言语符号系统:身体姿势、面部表情、目光、语调等
非言语信息传递出的意思是什么?
结合符号系统,信息种类得出四种:①言语性认知信息 ②言语性情感信息 ③非言语性认知信息 ④非言语性情感信息
会谈中要做的两件事(学两方面的技能):①接受、理解当事人的言语和非言语信息。②做出反应,回应。
会谈如果按作用分的话,还可以分成收集资料式的会谈、诊断评估式的会谈和治疗式的会谈。
会谈中的互动与信息加工
假相倚:形式上的会谈,(双方都在自说自话)却不曾对对方信息的实质内容做任何反应。
非对称性的相倚:交往双方只有一方对另一方的相倚(对对方的交谈内容做出回应)。
反应性的相倚:双方的反应纯粹依赖于当时当地对方的反应,而没有自己的计划和预想。这样一来咨询时易被来访牵着鼻子走。
彼此相倚:双方彼此都对对方的内容作出反应,也都要按自己的计划和预想。
会谈中互动层次的深浅识别的方法:谈认知、非个人化、非此时此刻的内容时互动层次浅。而在谈情感方面、个人化的事件与此时此刻的状态时;互动层次较深。
自我实现的预言:一种原本不现实的期待或信息,可引起一系列以该信念为出发点的互动。互动的结果竟然使原来的,并无根据的信念变为事实。
不当的加工机制:
类化(一种互动,是指主体了解到客体部分特点后,把客体归入到某一类人,然后把这一类人的“原型”加到对方身上;认为对方也具有“原型”的种种特点,并以此为基础来跟对方互动)
投射(指人无意识的把自己有的特点加在对方身上,认为对方也有这些特性)
虚幻相关(指由于知觉者的期待作用,将两件本来无关联的事件知觉为有关联)
选择性知觉(我们总是看到那些愿意看到和害怕看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