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我们说到父母要正面关注孩子的所有情绪,把孩子出现负面情绪当做是跟孩子交流的好机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对孩子的情绪不当回事,轻视孩子的情绪,都不能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且会降低孩子的自尊感。要重视情绪的价值,认可和倾听孩子的情绪。让他们觉得父母是理解自己的,是自己的盟友,愿意信任和依靠父母,并且相信自己的情绪是正常的感觉,相信自己的判断。同时父母的情绪表露是对孩子如何表达情绪最有效的诠释,不用害怕在孩子面前表露情绪,高情商的父母懂得,通过正确的情绪处理给孩子做出榜样。
很多父母可能会问了,在关注到孩子出现负面情绪之后,到底应该怎么让他们把情绪表达出来呢?负面情绪分很多种,但是对于一个缺乏人生经验的幼儿来说,他们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区分什么是嫉妒、什么是委屈、什么是失落、什么是孤独,比如你问他为什么不高兴,孩子很可能没有现成的答案。情绪的表达是需要大人来教的,就像教他们认字一样,给他们一个词,也就是明确地告诉孩子,你正在体会到的情绪叫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比如,一个看到弟弟收到生日礼物,而自己没有收到礼物的4岁小男孩,很可能会大声地抗议“这不公平”。在这个时候,孩子他爸可能会跟孩子解释,那是因为你的生日还没到,等你的生日到了你也会收到礼物,这很公平哦。尽管爸爸解释了原因,但是也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孩子反而会生气。很多家长很难克制内心的冲动,急于纠正孩子的想法,其实这时候最应该做的是认可孩子的情绪。想一下,这个时候,如果爸爸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回应给孩子,比如“你也希望能像弟弟那样收到礼物,这可能让你感到有些嫉妒”。孩子就会感到爸爸理解自己的感受,他说的是对的,这是弟弟的生日,而实际上自己却嫉妒弟弟,应该表现得大方一点。这样,孩子会更能听得进爸爸关于公平的逻辑推理。爸爸为孩子的不愉快贴上了嫉妒的标签,这样一来,孩子不但理解了自己的情绪,还知道了,该用什么词表达这种强烈的情绪。
为情绪贴标签,这一行为对神经是有安抚作用的,能够帮助孩子更快地从不愉快中平复下来。为什么这么说呢?作者认为,人类在表达情绪的时候,需要调用左脑,左脑掌控的是语言和逻辑思维,当逻辑思维起作用时,孩子就会更集中注意力,恢复平静。孩子越能精准地表达感受,对情商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好。
这里需要注意,在帮助孩子表达情绪的时候,简单地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往往比提出一个你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要好很多,比如“你昨天晚上几点回来的?”“谁把花瓶打碎了?”这样的问句,像是不信任的语气问出来的,听上去更像是个圈套,好像父母在等孩子撒谎一样。最好的方式就是开门见山说出你的观察,比如“我知道你把花瓶打碎了,这让我很失望”“你晚上一点多回来这是不能容忍的”。
有的时候,会有好多种情绪一块出现,这对孩子来说,解读起来就更困难了。比如,一个孩子露营之前,既会为自己的独立感到骄傲,又会担心自己会想家。她看到别的孩子都很高兴,就可能觉得为啥大家看上去都兴奋着呢,而我却这样想,我这是怎么了?这时候,更需要父母帮孩子认识自己的多重情绪,告诉她,同时感受到两种不同的情绪,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要教给孩子学会给自己的情绪贴标签。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会区分不同的情绪,需要大人的帮助才能表达情绪,在帮助孩子表达情绪时,给情绪贴标签是个好方法,它能有效地安抚神经,帮助孩子从负面情绪中平复下来。孩子越能精准地表达感受,对情商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好。简单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比质问孩子好得多。
我们自己在表达情绪的时候,也需要用情绪的标签来表达,这样孩子也能更好地跟我们共情。例如前几天你给你家的宝贝(住校生)发看了好几次微信,他可能因为看到的时候在忙,没有及时回复,后期就忘了,就一直没有回复,隔天发信息,又忘记了。这个时候你该怎样表达你的情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