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气质”这个词,这个词看不见摸不着的,是女性成长“韭菜课”很好的卖点。根据我的观察,这个词原本是上流社会对女性的溢美之词,流传到民间后,成了年纪较大,却没有什么沉淀的女性的一种自我标榜。就像以前奢侈品是富人的东西,后来逐渐演化成了大多数人炫富的手段。而且“气质”这种东西是门玄学,信其有则有,不过大多数人的“气质”只是故作姿态的造作。当然“气质”也成为了部分大龄女性提升自己的捷径。我以前接触过一个卖课的营销号,主推“女性成长”,但是却连波伏瓦都不知道,波伏娃是女性主义的重要人物,她的《第二性》是女性启蒙书籍,连波伏瓦都不知道,何谈女性呢?我觉得现在的营销号都太浮躁,他们或许没有什么知识的积累,但是突然站在互联网风口浪尖上,市场不允许他们做出犹豫,不管怎么样,先抢占市场先机再说,所以我觉得那些所谓的“知识付费”,不过是抓住了人的焦虑,引导并放大,从而达到割韭菜的目的。
书归正传,这个时代是个“内卷”的时代,人口众多,而蛋糕就那么大,我觉得这个话题有点大,我只是想批评一下那些被营销号割了韭菜的人,没想到最终还是觉得我们都很可悲,这不是我们的错,是时代的错。历史人物的局限性是历史的局限性。
前文对女性的指责也有失偏颇,这里以我认识的一位女性为例,我是一个农村人,身边人都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他们的想法比我的同学们接触到的人更极端和自私些。所以我只是根据我对他们的观察,来做出的些许不恰当的分析,如有不合适的地方,希望能请读者不吝赐教。女性生存的环境也比男性严峻得多,就业机会、生育问题,都是企业在招聘女性员工时的顾虑。希望社会能真正给予女性支持,这样不论她们是否有魅力,都能在舞台上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