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典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潮流,其实那并不是时尚,而是国人对自身文化素养的一种需求。课程标准也很重视阅读积累,规定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0万字,高中教育阶段不少于150万字。学生阅读面扩大了,阅读量增加了,那么教师呢?教师更应该走在经典阅读的路上,引领学生前行。
教师阅读经典,是适应新时代教学要求的需要。君不见,五岁的娃娃便能背诵经典诗词上百首,上学以后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会更多,如果某一节课,学生冷不防地说出两句让你对对,如果你瞠目结舌,或者红着脸说:“对不起,孩子,我真的不知道。”那就叫把脸丢大了。学生可以原谅你的一次不知道,却无法原谅你的无数个不知道,为了叫所谓的面子,教师也必须强迫自己去读。有了一桶水,你才能教给孩子一碗水啊!更何况,课标要求掌握的经典诗词数量已经不小了,如果不读,恐怕难以应付现在的教材。
教师阅读经典,是提升自身修养的需要。“腹有诗书气自华”,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有教师特有的气质。这气质不是靠外表的光鲜,而是靠内在的涵养。这涵养从哪里来?从书本里来,尤其是经典名篇里来。如果说阅读名著可以让人变得华贵,那么阅读经典则可以让人变得睿智而高雅,变得底蕴十足。无论是《论语》还是《道德经》,无论是唐诗还是宋词,都是经历了几千年风霜雨雪沉淀而成的精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能与之同行,怎能不沾上精粹之光呢?有了这样的灵与光,我们教师的气质还用刻意去修饰吗?
教师阅读经典,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北京奥运开幕式的华章,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吧?开幕式最大的亮点是什么?是我们的民族文化!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们经历了一次中华千年文化之旅,让我们感受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超强震撼。作为中国人,我们都为有这样的历史而骄傲,有这样的文化而自豪。但这一切都需要我们传承下去,这个传承者理所应当就是教师。教师有了经典阅读的意识,学生才可能接过这个接力棒;教师有了阅读经典的经历,学生才会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教师走在了经典阅读的路上,学生才会尾随其后,做传承经典的使者。
经典之路上长满了绿叶,也开满了鲜花,让我们一路欢歌,吹着口哨,摘取文化之颠的那一顶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