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的那点事

今天刚收到一位家长朋友转发的信息:

有人会问我:
“你总是在学习,通过学习,最终得到了什么?”
我回答:“什么都没有得到。”
再问:“那您还学习做什么呢?”
我微笑,
回答道:“不过我可以告诉你,我失去了很多!”
“失去愤怒、纠结、狭隘、挑剔和指责,悲观和沮丧!”
“失去了肤浅,短视,失去了一切无知、干扰和障碍。”
学习的真谛不是为了加法,而是减法,提升的目的不是为了得到,而是放下!


看到之后心里不由得多想了一点。


读书时为了减少心里的那些罪恶感,这个没有问题,但是问题来了,自己的那些罪恶感从何而来?佛陀说过,世间人皆具佛性;三字经也讲:人之初,性本善。可为什么人一张大就会变坏呢?而且非得变坏吗?如果人不会往坏处发展,那么我们是不是就不用看书了呢?

观点一

人的情绪与生俱来,好与坏是相生相伴的,就像太极图一样,阴阳平衡了,这个人就和谐自然了。

负面情绪每个人都有,多与少的区别而已,成长的过程也是把自己负面的悲观的情绪给控制到最低限度,我们就会很幸福。孔子写的论语的核心问题就是乐,他就能很好的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在自己最落魄的时候,都快饿死的时候,依然每天唱歌,在颜回死的当天孔子哭了,难过了一天,但是第二天就又开始唱歌了。王阳明在龙场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啊。

观点二

愤怒、纠结、狭隘、挑剔和指责,悲观和沮丧、肤浅,短视,无知、干扰和障碍,等等仅仅是一些词语而已,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论,勤加练习就能够摆脱,不需要读太多的书。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我们读书之后可能真的感觉自己收获甚少,其实不然,一言一行,一字一句我们都会吸收,都会在某些时刻,某些场域被我们鬼斧神差ban的回忆起来,读书是必须的。掌握方法论更是必须的,这是元认知。所以,读书吧。

观点三

我们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根本原因是我们会思考,有判别能力,能控制自己的兽性,懂得创新创造。所以,人之根本为人,在于思考,俗人与圣人之间得去呗也是思考的多与少而已。读书除了增长见识之外,还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

释迦摩尼菩提树下打坐7天7夜,顿悟成佛,王阳明龙场棺材内一夜顿悟,一代宗师,孔子、老子、柏拉图、苏格拉底、稻盛和夫、巴菲特这些大神级人物,无一不是勤思的典范。
稻盛和夫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京瓷公司,当时公司还很差劲,稻盛和夫每天跟瓷器睡觉,琢磨怎样能改进现有的工艺技术,最后,偶然的机会打翻松香桶,让其找到灵感。

综上所述,减少 愤怒、纠结、狭隘、挑剔和指责,悲观和沮丧、肤浅,短视,无知、干扰和障碍,等等是读书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小推大,小是大的充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爱的宝贝,我到底想要你怎么样? ...
    蓝伟恺阅读 4,162评论 0 0
  •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被悲观气氛笼罩着。上学时,老师说:“你们这批学生是我带过最差的一届。”工作了,“老”员工说:“现...
    荒原苍狼阅读 1,300评论 0 1
  • 千层大楼第74层,早起第120天,2019年1月13日 天气 晴 《履卦》卦第二天,听课收获: 履,鞋子。走路,践...
    王兆双阅读 1,027评论 0 1
  • 学习笔记: 从五个层面,从宏观到微观为大家中国古老文化中关于时间管理的高级智慧,从而揭示易效能的创立的源头思想。 ...
    JYangel阅读 3,034评论 0 0
  • 管理教学百花齐放,南风解意共品书香 1月12日,滨州实验学校南校区全体教师在南风学堂欢聚一堂,如期举滨...
    麦粒的小屋阅读 2,994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