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在他的行军日记里这样写道:
“这里的沙棘树向天空伸长着手臂呼唤嘶叫。沙漠里的太阳可以点燃你驻地的帐篷。黄沙飞舞起来像是要吞噬掉一切,安静的时候又给人悲凉之感。有那么一刻我突然明白,人渺如沙铄。
我来到这里,是我自告奋勇要来的。我和我的战友们从南到北,颠簸三天三夜,几乎穿越了大半个中国。我坐在绿皮火车厢里看窗外变幻的景色,南北差异极大。我第一次近距离的感受祖国的富源辽阔,我热爱我穿行过的每一寸土地,我愿意为保卫我脚下的这片热土奉献我的青春与热血。
在学校里我曾厌烦过那教科书式的爱国主义教育,但来到这里,一座人人为保家卫国甘洒热血的大熔炉里,我丝毫不敢懈怠。此刻,我是心甘情愿的。”
其实,对儿子的情况,我是不了解的,仅仅从十天半月一次电话得到一些支零破碎的信息。又到哪里去驻训啊,又换防到哪里啊,他也只是说个大概。他不说,我也不敢问,生怕违反了他们的纪律。
电话里最多的内容反而是他的一日三餐,他说,在连队有专门的炊事班做饭,饺子包得好吃,当季的海鲜很生猛,偶尔还有大闸蟹,早餐赛过五星级酒店……,最后总要加一句,“老妈,你说部队给我们的福利待遇这么好,我们怎么能不好好干。”
儿子向来情商极高,他知道我担心他,说的都是我爱听的。
我又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一年十二个月有四个月的时间在外驻训,又有四个月的时间在各个基地转辗,真真正正可以呆在连队的时间不过四个月。在外驻训的日子很苦很累,风餐露宿,哪还有什么五星级酒店的早餐和当季的生猛海鲜。这样的事情不能去细细琢磨,琢磨起来那颗母亲的心啊就会撕裂开来。
儿子从小就有参军报国的梦想。在儿子五岁的时候,他爸给他买了一套沙丘士兵的玩具,有城墙有小坦克有小飞机还有五六十个小士兵的那种,他天天中午在那排兵布阵,左手跟右手对垒。每当问起他长大了要干什么,他肯定会很响亮地回答:要做好大好大的将军。
岁月如歌,总会无限眷顾那些努力为梦想奋斗的人。儿子如愿以偿,从军校毕业后义气风发地来到做战部队。他给我发了一张授衔仪式上穿军装的照片,留言说,“老妈,你儿子穿军装的样子好帅吧。”
儿子穿军装的样子真的很好看。他爸洗了一摞儿子穿军装的照片,放在抬眼即及的地方——卧室、书房、客厅,说是这样可以很好地慰我思儿之苦。
思念这种东西,随时随地,无声无息,一旦起来,多半逆流成河。对儿子的思念,夹杂的是対他的冷暖安危的担忧。他在电话里叫我不要担心,又跟我开玩笑,叫我不如操心去帮他找个老婆来给我当儿媳。他总是自然而然地把话题岔开,然后诙谐地跟我讨论应该找个怎样的女孩子。那一刻,突然就有了岁月静好的感觉。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儿子的军旅生涯,让我的心永远在路上,让我的念永远在远方,让我深切地体会——有一种岁月静好,叫儿子来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