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大时代的生存智慧(一百四十):每有良朋,烝也无戎。
武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吴佩孚以此处为前哨率部南征,麾下北洋军却在南方军的围攻下损兵折将。他不甘心就这样将两湖拱手相让,况且此时加上驰援的河南驻军以及嫡系第八师残部,吴佩孚手下再次汇聚三万人马,他将最后的期望寄托在武汉防守上。此时的南北通道上,安徽四个旅的毅军以及河南数个师的豫军紧急驰援,秋意正浓的南北大地军旗猎猎,吴佩孚押上了全部的身家。这个驰骋疆场半辈子的“玉帅”,几经沉浮但是均反败为胜,此时面对源源不断开抵到防的北洋军援军,自恃还有长江天堑,吴佩孚认为可以放手一搏,输了就卸甲归田,作为一名北洋军将领,在他的信条中没有不战而逃的选项,殊不知这也是这位戎马半生的一代儒将,最后的谢幕之战。
其后,在炮声隆隆中,年过半百的吴佩孚接连视察武汉三镇的防线,一会儿渡江到武昌,一会儿又回到汉口,往返劳顿,调遣策应,这是他一生中最忙碌的时刻,也将是他一生中最后的戎马生涯。南方军两路主力军分击武昌和两汉之地。北洋军守军高汝桐部第十四师全力抵抗,南方军节节苦战,进展受挫,此时湖北鄂军刘佐龙部于防线起兵反叛,倒戈进攻北洋军高汝桐部守军,腹背受敌的第十四师退守汉口,汉阳陷落,制高点龟山落入南方军之手,再现当年武昌起义炮击全城的概况,此时的北洋军却成了苦苦支撑的防守方。无心恋战的北洋军不得不撤退,连失广水等三座城池,驰援的直军精锐田维勤部也在东篁店被击溃,在鸡公山和和武胜关构筑防线阻击的北洋军再次落败,兵败如山倒的吴佩孚仓皇撤往信阳,最后的希望“北来之众”此时已经“幸存无几”,各方援军眼见吴佩孚部北洋军再次受挫,大都坐壁上观。
但是吴佩孚仍不死心,战至不剩一兵一卒方才罢休,他竭力张罗着各方援军应援武昌城内的残部,此时的武昌城,以吴佩孚嫡系第八师为主,再次整编后还有约两万人马坚守孤城,但是尽管在吴佩孚的一再征求下,此时实力最雄厚的孙传芳已经自身难保,而湖北鄂军张联升和卢金山等人皆因“顾其地盘,不肯出兵”,四川杨森部川军因为“受牵制而不能动”,北来驰援的北洋军各部因为“尽非亲信,不肯效力”,看似庞然大物的北洋军阀集团实际上早已在分崩离析的边缘,吴佩孚开始心灰意冷。
最终,无兵可调的吴佩孚只有眼睁睁地看着武昌残部坚守孤城,面对数倍于己南方军的围攻,坚守三十余天的北洋军弹尽援绝,最终武昌城陷落,汉阳兵工厂和湖北饷银两条吴佩孚的命脉被扼杀,曾经叱诧北洋大时代十余年的一代奇才自此谢幕。作为北洋军阀中军事才能堪称佼佼者的吴佩孚,谢幕之战心有不甘却又无可奈何,足以可见北洋军阀最终倾覆的根源,并非是无良将,亦不是没有兵员,而是输在了勾心斗角的信念崩塌,曾经的北洋军是众志成城的袁家军,时代的大潮中亡清志在必得,而此时的北洋军阀,仅剩的两大巨擘孙传芳与张作霖,面对吴佩孚的倾覆,数十万袍泽溃败,却都还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