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又梦见开学的事,这次梦见被安排教初一。嗯,做工作的梦是压力又上来了,即便临近退休,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仍然不自信,仍然觉得自己有无数的地方需要去学习去完善,于是工作上的压力如影随行。而被压力隐藏的是不自信,是恐惧。
恐惧什么?此时的我不担心失去工作,不需要升职,恐惧的对象虚拟模糊。
前段时间,一到晚上就坠入恐惧之中,各种胡思乱想,似假似真,几近崩溃。恐惧什么?觉得自己健康有问题?哪儿有问题?觉得哪儿都有问题。真正看得见的确切的问题是,牙齿有点发炎症状。别的恐惧对象仍是不确定的虚拟模糊。
很经常,我们会不知不觉掉进恐惧的冰桶里,通常是“……会不会……?”以及“如果……,怎么办”的句式,以及由这两个句式延伸出的许多我们不愿见到的假想场景。
《与神对话》的作者说过类似于以下的话,如果你越是恐惧某个场景,你的内心越是惦记着它,等于在反复地呼唤它,那么这个越令人害怕的场景越有可能出现。
我不知道这话是否科学,但是,我确实会经常不断陷入假想句式,并被埋没在这些假想的恐惧中。且别说结果如何,如果不能及时逃离这些假想的恐惧,也足以让我失眠崩溃。
有一个新认识的律师朋友,曾当过知青,她有见过大风浪之后的睿智与慈悲,和她说话既受益又舒服。“何必预支烦恼”是她的建议,也是她的处事方式。我现在常常念这个咒语,发现很管用。一旦发现自己又在做假想的“如果……”句式时,立马告诉自己,何必预支烦恼呢?然后,冷静一下,真的很快发现自己是庸人自扰。活在当下最重要!
那万一是已成事实的烦恼呢?比如,上学期期末年段英语砸了。这是大烦恼,按以前的惯性思维,学生同事家长学校会很失望,我对自己也会很失望,然后是一系列的恐惧和不自信,比如自己老了,不称职了,不适合教学了等等。
与神对话的作者又说:首先要明白,宇宙间没有“好”或 “坏”的状况,一切都是现实,所以请停止做出价值判断。其次,要明白所有的状况都是暂时的,没有不变的东西,没有静止的状态,事物以何种方式改变取决于你。
现在按该作者的思维来解读这件事:年段期末英语没考好,这不是什么“好”或“坏”,这是一个现实。这个现实是暂时的,这个现实会变,而以怎样的方式改变取决于我。
哇,这么简单,烦恼没了,恐惧也不存在。但是,得面对事实,这次英语没考好,我想让这个事实朝怎样的方向改变?有哪些成因?我可以做怎样的努力?去做就是了。
至于……会不会……?如果……,怎么办?何必预支烦恼呢?
写到这里,此时已是云淡风轻。别以为我在对人说教,事实上,我是在对自己说教。这样的追根究底,帮助我变得内心更清透。如果恰好你也产生共鸣,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