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专家建议“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能做的事情”。通过亲身经历和练习,孩子们会形成一种健康的自信以及对自己能力的信念。
让孩子努力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会比较花时间,我们要耐心地等待,可能还会弄的乱七八糟,但是一切都是值得的。
今天馨宝看到奶奶收垃圾袋,也跑过去收另一个垃圾桶的垃圾袋,奶奶说那个桶里只有一点垃圾不用收,我告诉奶奶,让馨宝去做,可能我们只是浪费了一个垃圾袋,但是她能收获成功的喜悦。我还让她到房间把房间的垃圾袋收了。她开心地屁颠屁颠跑去收,和奶奶一起去倒垃圾。回来套垃圾袋的时候,虽然没那么容易,我们还是耐心地看着她做。有时候馨宝走到门口,会把地上的鞋子都放到鞋架上,而奶奶会不让她把爷爷的脏鞋子放上去,她说她早上刚擦过鞋架。我更奶奶交流,她能做的并且乐于去做的事不要阻止她,我们可以就一个区域专门放脏的鞋子,下次告诉馨宝脏的鞋子应该放在哪里。
建立自我价值感,需要的不只是温和的话语;它需要“能力体验”,即你和你的孩子接受一个挑战——并且取得成功的一个体验。我们应当花时间教给孩子感觉自己有能力且相信她有能力学会这项任务,尽管有时候会添一点脏乱。我们不需要每天提醒自己要刻意让孩子做些什么,而是她刚好有兴致乐于做些什么的时候和她一起建立情感联结,给她鼓励,这需要家长和善而坚定。
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来自哪里?我们无法给予,只能孩子自己形成。拥有健康自我价值感的孩子们知道,犯错误并从中学习是正常的,而不会认为犯错误就意味着自己无能。缺乏自我价值感的孩子害怕失败,并且通常不相信自己,即使他们拥有出色的天分和能力。
建立自我价值感的无效方式:
1.试图通过过度赞扬给孩子自我价值感。如父母不停地告诉孩子:“你真是个好女孩,我太为你骄傲了”。这个孩子可能会认定“只有别人在说我好的时候我才是好的”她可能会为了不让父母失望,而感觉到追求完美而完成了压力。
2.过度保护或解救孩子;
3.告诉孩子他们很“聪明”;用“你太聪明了对孩子进行乱轰烂炸”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看见成长的自己》书中研究表明用诸如聪明之类的特点奖励一个孩子,会造成一种固化思维——如果成功意味着他们聪明,那么失败就意味着他们很笨。不要评价你的孩子“聪明”而要鼓励他从错误中学习、乐于接受挑战,并喜爱学习的过程——无论结果如何。
4.想让孩子更好或只是不同。不要在孩子的面前说“我希望你像某某那样安静乖巧”这样会让他觉得我不够好,我做什么都没用,妈妈不喜欢我。没有什么比爱和无条件的接纳更能鼓励孩子并且有效。
有时候我们总是在馨宝听话的时候说“你真乖”,或者她做到什么事的时候说“你真棒”。我们不懂怎样鼓励和赞扬。奶奶会在我们面前说:“看那个某某,吃饭的时候乖乖的,不会动来动去,药喂他也肯吃的,你的女儿,调皮还挑食,一点也不乖”甚至今天我听到馨宝想爬上凳子爬不上去,奶奶玩笑地说了一句:“你怎么这么没用”。回忆起这些点点滴滴,惊出一身冷汗。因为我们不懂鼓励,我们总以为我们说出的话孩子不会太懂。
很多家长搞不清赞扬和鼓励之间的区别鼓励关注的是事件,而赞扬关注的是这个人。很多孩子在被赞扬时会形成一种信念:只有在完成一件事时,他们才是“好孩子”。赞扬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一件事,而鼓励是指向努力。也就是说赞扬通常是有条件的,而鼓励通常是无条件的。也就是启发我们赞扬孩子不要总看结果,比如我们可以说“你把笔都收到盒子里了,桌上马上就整洁了,你做的真棒”而不是说“你真是个好孩子”。
鼓励意味着关注进步而不只是成就。这意味着,你要感谢你的孩子捡起了大多数玩具汽车,尽管他漏掉了角落里的那几个。这意味着,在孩子尝试坐到坐便器上时,要给他一个拥抱,无论最终是否有结果。这意味着,你要对一个自己穿上鞋的孩子微笑,即使他把两只鞋穿反了。鼓励是对一个孩子说:“我看到了你的努力,我对你有信心,加油!”
建立自我价值感有效的方式:
1.接纳你孩子真实的样子。要鼓励孩子做好自己,而不是成为别人。
2.对孩子的发展要有耐心。
3.提供成功的机会。
4.教给你的孩子技能。
5.要意识到自我实现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