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骨骼肌无力和易疲劳为特征,严重时可能导致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作为中医自媒体创作者,我们不仅需要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理解其病理机制,更要结合中医理论,探索其病因本质,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健康认知。
一、西医视角:免疫异常与神经肌肉传导障碍
现代医学认为,重症肌无力的核心病因是免疫系统异常。具体表现为:
自身抗体攻击:
患者的免疫系统错误地产生针对神经肌肉接头处“乙酰胆碱受体”(AChR)的抗体(约85%的患者),或针对其他相关蛋白(如MuSK、LRP4)的抗体。这些抗体会阻断神经信号向肌肉的传递,导致肌肉收缩无力。
胸腺异常:
约15%的患者合并胸腺瘤,70%的患者存在胸腺增生。胸腺是免疫系统的重要器官,其异常可能加剧自身免疫反应。
诱因复杂:
遗传倾向:部分患者存在特定基因(如HLA-B8、DR3)的易感性。
感染与药物: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或药物(如抗生素、β受体阻滞剂)可能诱发或加重症状。
激素与压力:女性发病率较高,妊娠、压力或甲状腺功能异常也可能影响病情。

二、中医理论:正气不足,脾肾两虚为根本
中医古籍中虽无“重症肌无力”的病名,但其症状与“痿证”“睑废”“虚劳”等描述高度契合。中医认为,该病的本质是正气不足,脾肾两虚,导致气血生化乏源、肌肉失养。具体病因可分为以下几类:
先天禀赋不足:
《黄帝内经》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若先天肾精不足,元气亏虚,则体质羸弱,易受外邪侵袭。此类患者往往自幼体弱,病情进展缓慢。
脾胃虚弱:
“脾主肌肉”“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肌肉失于濡养,出现四肢无力、眼睑下垂等症状。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长期思虑伤脾,均可导致脾胃功能衰退。
肝肾亏虚:
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亏虚则精血不足,筋骨失养。久病耗伤、房劳过度或年老体衰,均可导致肝肾阴虚,加重肌肉萎软无力。
外邪侵袭:
湿热、寒湿等外邪侵袭经络,阻滞气血运行,或热毒耗伤津液,均可诱发或加重痿证。
重症肌无力属于中医学“痿症”中医学对痿病的认识较早,历代文献中关于痿病、睑废、足痿之论述与重症肌无力症状类似,痿病渊源于《内经》中,早已被提出主要责之于脾,也可为胃及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