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了一年的初三物理,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学物理这个学科有一定的难度。许多上课认真听讲的学生,他们对某些知识概念的字面意思都懂得,甚至可以复述老师课堂上讲解过的知识内容,但是考试时变换题目一下子就无从下笔了。对于成绩好的同学来说,即使相关的题目也可以通过机械的推导计算得出答案并因此能获得一定分数,但是,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就局限于字面意思上,实际上对这些知识一点感觉也没有,无所谓喜欢还是不喜欢,更不能将这类知识与其他知识以及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其次农村中学物理实验室缺乏相应的器材、专业的物理老师,很多上物理课的老师都是拿着网上下载的课件、一本书去讲,致使物理课堂枯燥无味,让学生对这一门学科失去兴趣。反思自己一年的物理教学,我有的时候很想给学生做实验,无奈每次去实验室都找不到相应完好无损的器材,深感上物理课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己读书时期的物理比较差,但是初为人师的第一年教物理,还是尽力去寻找资源、视频,以此帮助加深学生对内容的印象。本学期教的两个初三班的物理,由于他们八年级的物理没怎么学,总体来说基础比上一届的初三要差很多。再加上物理、化学这种科目的课都是在下午,一个人最好的学习状态是上午,下午天气炎热,如果下午的课堂枯燥无味的话,学生更容易昏昏欲睡。
开学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实验器材,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果课堂上趣味十足,哪怕学生犯困了,还是会克服睡觉的困难。经过几天的思考后,实验器材不充分的情况下打算用其他材料代替课本上的实验,精心设计上了第一节课——《分子的热运动》,课堂上感觉效果不错。下面谈谈自己是如何开展《分子的热运动》这堂课。
下午一走进教室,看见很多学生趴在桌子上,无精打采的样子。于是想到了苗苗老师给我们上课时,课堂看见我们大家很累,带领我们大家一起做的《轻松又快乐的拇指操》,这个操消除了大家的困意。于是我打开U盘,播放音乐和图片,带领学生一起做手指操,绝大部分学生很欢快,并积极配合,当然了也有个别男同学站起来后手一动不动。做完拇指操后,学生只是暂时性消除困意,深感让他们在课堂上不犯困,讲解新课时还是要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不让他们分神。
一、故事导入
我找了个借口说教室有麻辣味,用我带来的一瓶空气清新剂喷向教室的各个角落,空气清新剂的味道扑鼻而来,实则此举是为后面的教学做铺垫。接下来我以故事做为导入,故事的名字叫做怒掷酒瓶振国威,香惊四座夺金奖。故事的名字吸引他们的眼球后,开始娓娓道来故事的内容。
“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中国馆正式开幕后,贫弱的中国政府送出的包装简陋茅台酒未能引起国际评委的重视。我国代表急中生智,拿起一瓶茅台酒佯装失手,酒瓶嘭的破在地上,陶罐一破,顿时浓郁的酒香征服了评委,茅台酒获得金奖,从此享誉全球……”这酒香是如何进入评委鼻子里的呢?
学生开始思考
学生1:“这个酒香的故事就像我们现在教室里充满了空气清新剂的味道一样”(马上引出课题:分子热运动)
二、探究新知
我们能够闻到这些味道,与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关。科学家研究发现,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或原子组成。这些粒子我们看不见,所以它是微观层面上的。
1、提出问题:刚刚空气清新剂扑鼻而来,你认为组成空气清新剂的众多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因为闻到了气味,学生认为分子是运动的
2、实验验证:书上的实验是将一个空瓶子,倒扣在一个装着红棕色二氧化氮的瓶子上面,抽掉盖在二氧化氮的玻璃板。由于实验室没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于是备课时在网上找了一个相关实验的视频。
通过观察视频里的实验,学生发现空气瓶中的颜色变化了,二氧化氮的气体跑到了空气瓶上。
启发引导:为什么装空气的瓶子要放在装二氧化氮气体瓶子的上面?
学生一脸茫然,最后只能告诉学生答案(这一个方面在备课时犯了误区,学生还没学化学,不知道二氧化氮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放在上面,会由于重而下沉)
观察视频引出了扩散的定义,而视频里的实验属于气体扩散,提问:“日常生活中,气体扩散的现象很常见,有哪些例子?”
学生举例“吸二手烟、医院的的药水味”。
由不同气体可以发生扩散想象,提问“不同液体是否也会发生这样的现像”
演示实验:将一滴墨水滴到装有清水的杯子中。
学生观察,发现一会儿一杯水都变黑了,体会液体之间的扩散
播放视频:金与铅的扩散现象,学生观察,得出固体之间也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最后让学生对比总结,发现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其中气体扩散的最快。
3、探究影响扩散现象的因素
联系生活,提出问题。腌咸菜时往往要大半个月菜才会变咸,可炒菜的时加盐后几分钟就咸了,这个现象说明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是温度,炒菜的时候在加热,腌菜是常温。
实验验证:准备两个一次性杯子,一个装热开水,另一个装等量的冷开水,两个杯子里加入等量的盐,5分钟后,请三个学生品尝,发现热水比冷水咸。得出结论,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4、总结扩散现象
5、课堂练习
6、总结分子热运动
课堂上通过习题检测,发现绝大多数的同学理解了扩散现象、分子热运动的定义。
后记:这堂课虽有一些不完美之处,但对基础差的班级来说,这堂课的气氛还是不错的,也达到了一定的效果。当然了也有个别学生走神,不在状态。对比一下整体,这堂课是这个学期物理教学的新开始,良好的开始更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