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兄点评清平乐|从古至今忠臣为何都是“孝子”?

以人以史为镜

提升人文素质

从历史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从历史中,寻找人生的道路

从历史中,寻找......

《清平乐》简介

《清平乐》通过对仁宗时期朝堂风云的深度刻画和儿女情长的细致描摹,展现了“第一仁君”宋仁宗赵祯的为政以仁和他的情感欲望。

以有别于以往帝王剧的视角,刻画了一个称职的皇帝,却是“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倾力还原更具烟火气的仁宗。随着宋仁宗生平轨迹的不断推进,一幅气象开阔的大宋画卷也渐渐绘就。

“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这里有国朝大势、名臣高士、民俗风貌……韩琦、晏殊、范仲淹、夏竦、欧阳修、富弼、司马光等交相辉映,或铁骨铮铮,或文笔风流,或有经天纬地之才,或有忧国忧民之心,他们共同勾勒出北宋士大夫的文人风骨和政治理想,也传递出“仁宗盛治”下的人文情怀。

从朝堂宫廷到街头市井,大到家具摆设小到一饭一蔬,《清平乐》旨在以精良的制作水准全景式展现仁宗时期的大国风貌和人文气息,营造出古朴典雅的气韵风格。

无论是古色古韵的生活场景,还是贴合宋人喜好的罗纱衣料,都呈现出北宋雅致的生活方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上集回顾

上集说到李顺容派身边的一位公公,给仁宗送来一份自己亲手抄写的经文,再告诉仁宗她希望仁宗能成为一名仁爱之君......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清平乐》第一集

亲情大义难宋帝

(六)

当仁宗收到生母对自己的爱时,当仁宗真正收到李顺容的目标之后,就跟自己的老师晏殊在探讨:难道我作为一个皇帝都不能够尽到我的孝吗?

“仁爱之君?先生曾给朕一字一字讲解过孝经,‘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干四海盖天子之孝也。’朕身为天子,无法对生母尽孝,还教化什么百姓,做什么仁爱之君?”

宋朝以孝治天下,难道我都不能孝敬我的亲生母亲吗?

这时候,晏殊的解答就必须要正面且还要开导仁宗。

“官家,在这孝经当中,这‘天子之孝’ 并不完全同于庶人之孝, ‘天子之孝’重在 将德行教化,施于黎民百姓,让天下百姓遵从效法;大娘娘鞠躬尽瘁,官家遵先帝遗训,随母临朝学朝政,这母慈子孝的画面,正是天下百姓最好的榜样。”

何为孝,何为大孝,何为天子之孝?

图片

图片

中国常言:三纲五伦,讲的是人情世故。

夫为妻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不是说员工要听老板的话

不是说妻子要听老公的话

不是说儿子要听爸爸的话

是父亲应该要做儿子的榜样

是老公应该要做妻子的榜样

是老板应该要做员工的榜样

但在“三纲”里,我们要学会的是“五伦”

仁、义、礼、智、信

这“五伦”是次递发生,用孔子的话说:你只要有“仁”,你可以不需要有“信”。

“五伦”中,最低层面就是“信”

也就是说,你如果已经到了“仁”,那么“信”你其实早就拥有了。

可惜的是,在今天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都已经没有了。

在中国所有经济最大的成本也就是“信任成本”。

在以前,老一辈的生意人,都是不需要签订合同,都是一个唾沫提个钉,而如今,签了合同找律师打官司都还搞不定。

图片

图片

图片

比“仁义礼智信”更难的是我们的“忠孝”。

而“孝”的终点是什么?是“忠”!

有句古话:忠臣必出自于孝子之门。

所以晏殊告诉仁宗:你能够通过和刘太后的母慈子孝,通过行为典范来教化大宋的万亿国民。

这就是真正的大孝!

在这一集,“知生母事”这一情节不过二十来分钟,可我们学习到的不管是规矩、制度、人性都太多太多。

“知生母事”这一情节要学会什么叫“孝”

大师兄在本段结尾时,希望各位能真正在各个细节里面,来提升我们的素质。

不管是一个尽职的武将,还是一个怎么样能够安守自己本分的吕相,还是鞠躬尽瘁的晏殊,还是到现在都没有出面却有无数人认同她的刘太后,都是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

不要每个人都说仁宗也不过如此,

我们能够做到这位公公,能够做到盛嬷嬷,能够做到这个武将面临最高的权威,却依然坚守自己的本分,那我们就是有收获的。

精彩内容

未完待续

        下期再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