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给娃吃面条,拿了个筷子给他自己吃,筷子显然有点长,他拿起来非常不方便,我立马想给他买个儿童筷子,但是转念一想,那种学习筷,还有固定手指的部位,总觉得束缚太多,于是忍住了。后来看他虽然抖抖索索,但是几次尝试后,也吃进去了不少,而且由于这种难度带给他了乐趣,他吃得很快,没有喂饭困扰。
我又想起之前为了让他学会喝吸管,还想买个鸭嘴杯做过渡,谁知刚下单他就学会了,连忙退单。
婴幼儿阶段那种形形色色的小物品,都是为特定月龄段的孩子设计的,或者说是为了满足妈妈们购物的心理需求。诚然,很多产品都非常的好,但我觉得适配过度了,反而使小孩的创造能力受限。所以说商业社会把我们都惯坏了。
广告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细分目标受众,进行精准投放,这样的营销转化率才会高,产品才能好卖,也避免超额投入。
于是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很多产品都运用了算法/标签的方法。
最大牌的就是今日头条了,专注于算法分发,给你推荐的每个内容都是你感兴趣的,匹配度很高。比如看了一次明星整容后,就不断的刷出类似的新闻,而且你还是饶有兴趣的看了,并且不能自拔,即使你早已发现内容同质化严重,你并不能通过阅读获取新鲜的资讯和知识,只是在消遣时间而已。
高度的匹配化让我们失去了万千可能,失去了自我修正的机会。
从前我们买磁带听歌时,总有几首喜欢的几首不喜欢的,但是听着听着会喜欢上原来那些不喜欢的,甚至以后喜欢的曲风都受此影响。而现在许多音乐app都会推荐你喜欢的曲风,你就很少有机会尝试不一样的东西。
所以我们不能过分依赖商家给我们提供的便利,就像温柔乡一样,让你舒服的同时,你花销了原本不需要的花销,也变得越来越慵懒,四肢退化/头脑萎缩。
我不是在说科幻故事,我一直认为商业的最终目的就是使人类变成这样的存在。但我觉得我们还是要保持一颗不断思考的脑袋,不然在将来,就是未来神人/智人的奴隶。
产品——帝王还是奴婢
在产品界,有两派观点。
一种是认为客户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你只有做出来了,客户看到,会说,哦,我就是要这个,典型案例:苹果
这种产品特别受先驱型的消费者的喜爱,他们最爱尝鲜,甚至不在乎产品使用上的困难值,只要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值得一提的是:这群人的单次消费水平通常比较高。
还有一种是看客户喜欢什么,就拼命的去迎合,甚至不惜用人性的弱点来吸引他们。
但往往为了迎合客户变得没有底线,要注意,客户也许会一边用着你的东西,一边又骂你无耻,你的美誉度会很低。
小时跟语文老师对一道语文分析题有争议,直到现在我还耿耿于怀。
说一个岛上的人从来都不穿鞋,有个人跑去卖鞋,这个人做错了还是做对了。我选做对,却被判错,明明没有人穿鞋的岛是多大的商机啊……
所以匹配度高,产品过于细分对商家来说,也会越做越狭隘,失去许多创新的商机。
总结一下:
善于洞察人性的商业运作总能把我们服务的舒舒服服,但过分的匹配,也许从长远看,并不一定都是双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