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是认字,我就能给我的憨坨,写封信,我就能跟我的憨坨说说心里话。
李大钊用手在赵纫兰背后比划着,赵纫兰念着:“李”、“大”、“钊”。
这三个字我怎可能不认识?
两人对视而笑,一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模样。
李大钊,生于1889年10月29日,赵纫兰生于1884年1月21日。
1899年,赵纫兰不足16岁。李大钊刚刚10岁,两人结发为夫妻。
赵纫兰出生于一个富户人家,与李大钊门户不对,却依旧影响不了他们两个人的感情。
赵纫兰的到来,给李家带来了无限的希望。
01
李大钊是母亲李如珍一手带大的,他与赵纫兰结婚时,母亲已年过七旬,并且恶病缠身。
赵纫兰嫁入李家后,辛苦操持家务,扶持李大钊学业。1905年李大钊被录取为永平府中学堂学生,妻子赵纫兰比任何都要高兴。
她虽不识字,却能够支持李大钊学习深造。
她虽不懂国事,却能够理解李大钊的远大理想。
李大钊考入永平府后,母亲李如珍去世。家里的千斤重担全部落在了赵纫兰一人身上。
这个女人,以坚韧的精神,支撑着李家,支撑着李大钊的事业。
人如其名,“兰”如兰花般,寓意:典雅、高洁、爱国、坚贞不渝。
李如珍办完丧事后,李大钊外嫁的老姑
收刮走了一半的家产。面对此情此景,赵纫兰却异常冷静。
她靠着典当挪借,支持着李大钊完成学业。即便后来,她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夭折,她也容不得自己伤心堕落。而是忍着悲痛支持李大钊。
放眼现今社会,像赵纫兰这般无私奉献,坚韧不拔的妻子,恐怕是渺渺无几。
她从来不会去计较自己的付出有没有回报,她一心为了自己的丈夫和李家着想。即便丈夫为了自己的宏大理想而忽视自己,她还是愿意做他身后的女人。
就是她这么一个女人,大字不识一个的女人,不仅成为李大钊求学路上的云梯,更为李大钊的革命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02
李大钊毕业后,选择去了日本留学,赵纫兰得知消息后,并没有阻拦,而是直接问需要多少钱。
她没有上过一天学,却能够支持李大钊所有的抉择。从不追究原因,她似乎能够感受到李大钊的内心。
李大钊走后的第一年里,她一个人照料三个儿女。日子过得十分辛苦,小儿子却因病夭折。
丈夫远在海外,她独自一人承受痛苦。化悲痛为力量,更加细心地照料另外两个孩子。
时过三年,李大钊才回来和他们团聚。短暂相聚之后,李大钊返回北京。赵纫兰独自带着孩子。
她又开始了孤独的守候。
有人可能会说,那个时候女人只用在家带娃,不用像现在又要工作,又要带娃。
事实是,是赵纫兰支撑着李大钊完成学业。李大钊在毕业后并没有立刻谋生,而是选择出国留学,赵纫兰依旧支持李大钊出国深造。
李大钊在《狱中自述》中写到:“钊在该校肄业六年,均系自费。我家贫,只有薄田数十亩,学费所需,皆赖内人辛苦经营,典当挪借,始得勉强卒业。”
而且李大钊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按道理来说,生活应该富裕一点,但是家中却依旧捉襟见肘。
因为李大钊时常接济经济困难的学生和工友。然而赵纫兰并没有因此指责李大钊而是自己想办法节衣缩食,不让丈夫为此分心。
如此通情达理的贤惠夫人,难怪她能够成就像李大钊这样的伟大之人。
03
李大钊家境和赵纫兰相差悬殊,他几乎所有时间用在了学业和事业上,然而赵纫兰却一直无怨无悔支持他完成学业,支撑他的革命事业。
两人真正相守在一起的时间短暂而美好。
李大钊对赵纫兰说:“姐,我想跟你说说我的心里话,我觉得我李大钊这一辈子,对得起天下,对得起我的师长,对得起我的朋友,也对得起我那帮学生,但是我对不起你。”
我想,一句“对不起你”,温柔了赵纫兰几十年如一日的所有艰难付出。
如果生在和平年代,两人一定会是一对神仙眷侣。
李大钊逝世后,赵纫兰依旧继续着他的革命事业。
赵纫兰逝世的那天,正好是李大钊“五七”。她如愿被葬在李大钊的墓旁,生前的颠沛流离,分分合合,在此刻烟消云散。
他们永远的在一起了,再没有什么能够将他们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