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宁宁焦点解决网络初17中19
坚持分享536天(2021.1.25)
本周约练0次,总计155次,
读书打卡第226天
《被讨厌的勇气 》 第十三天
一、概要
1、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
2、弗洛伊德说错了
3、苏格拉底和阿德勒
二、要点
1、阿德勒心理学不是死板的学问,而是要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标。
2、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3、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4、阿德勒说,决定我们自己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赋予经验的意义。5、我们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了什么样的意义?这直接决定了我们的生活,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而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三、感悟
对于这些把心理学和哲学的思想融会贯通类的书籍看起来就是有些难懂。看到了最后,看到了这句话才明白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那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它理解为能够影响我们生活的,不是我们曾经经历的那些苦难,而是我们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待定义这些苦难。
比如我们在原生家庭中所受到的一些苦,我们就把我们抱怨的对象指向我们的父母,指责抱怨他们给予我们不太合适的教养方式。那么我们可能就会沉浸在这样的一种抱怨的心态中,非常不快乐的生活。不知不觉中,我们又活成了我们非常不喜欢的父母的样子,我们把这样一种原生家庭中所受到的痛的体验再传递给我们的孩子。
可如果我们重新定义父母对于我们的教养方式,父母生活在一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所以他们可能对于物质方面比较的看重,给予孩子的也大多是在物质方面的满足,那精神层面,可能就会少一些。因为他们那种时代造成的他们那一代人特有的一种焦虑感,紧迫感。在精神层面,他们不可能很舒展地去生活。那如果我们能够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父母问题是由时代造成的,那么我们会不会去发自内心的去理解父母,去和他们和解。这样以来,那么父母年幼时所经历那些创伤经历,那些苦难是不是也是一个好的贡献。
如今我们要感谢那些苦难,让我们有了一个勤俭持家,会经营生活的母亲也从他们身上,我们也学到了为人妻,为人子,为人夫的基本物质需求。
如果我们跳出对问题,对原因的探究。而去聚焦于未来,聚焦于解决,那么我们的生活质量会不会提高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