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种能力,而不是天赋。
01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安家》,孙俪饰演的房似锦是一个房地产中介,理性、专业、能干,号称没有她卖不出去的房子。
似锦,似锦、前程似锦,多么美好的名字。
可真的是这样吗?
一个房地产金牌销售,穿的是最普通的职业套装,住的是死过人的凶宅,吃的是最廉价的包子豆浆,月薪不低却一贫如洗。
在同事眼里,她冷漠无情,为了能多卖房子,她一声不响便撬了同事的单,即使是手受伤了,还能若无其事地继续工作。
任谁看,这都是一个为了钱不择手段的职场白骨精。
当镜头对准房似锦的童年,你就会发现,她变成现在这样是有原因的。
房似锦,是房家的老四,也是家里第四个女孩。母亲潘贵雨刚生下她,还戴着坐月子的头围,就想把她丢进井里淹死。
原因简单粗暴“又是女儿,实在养不起了”。
所以,似锦,其实是四井——老房家要扔在井里没死成的老四,房四井。
虽然被爷爷捡回了一条命,可是爹不疼娘不爱,三个姐姐都欺负她。
她是老房家所有成员的发泄对象,无论是谁不高兴,都可以揍她一顿,不需要理由。
为了躲避挨打,她只好拼命地跑,以至长大后,她笑称“别人跑步是为健康,我跑步是为活命。”
成绩优异的似锦,常常被潘贵雨撵去打工赚钱,九年义务教育,她硬是比别人多读了三年。
好不容易,才在爷爷的支持下,大学毕业,有了工作。
小时候遭遇的种种不公,都转化为她前进的动力,她憋着一股劲儿,势必要出人头地。
所以短短五年,她便从普通销售成了金牌销售。
另一方面,她仍然摆脱不了潘贵雨的挟持,那个被称之为“妈”的人,隔三差五就向她讨债,空口白牙毫不含糊地就报出100万来。
没有?那就夺命连环call,那就去公司闹,不给你留任何脸面。
要钱要得多了,连威胁都这么轻车熟路。
不知多少人在房似锦这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无法摆脱的原生家庭,逃无可逃的人生宿命。
就像《欢乐颂》里说的那样:“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
深以为然。
特别是那些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人,那些伤害,或许要用一辈子去消化。
02
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说:
“生命中最不幸的一个事实是,我们所遭遇的第一个重大磨难多半来自家庭。”
电影《心灵捕手》里的威尔是个绝顶聪明的数学天才,却有着一个不幸的童年。
他从小被父母抛弃,在寄养家庭里长大,又遭到酗酒的养父家暴,受尽了欺侮。
这样的成长经历,让他渐渐拥有了一颗扭曲的心灵。
他渴望温暖而平静的正常生活,却只能通过喝酒、打架、闹事来获得暂时的刺激与满足感,因为他在内心深处,觉得自己注定只能过糟糕的生活。
他爱上了一个人,却不敢和她建立长久的亲密关系,因为他觉得自己注定无法逃离被抛弃的命运。
他有超越常人的才能,却不敢追逐自己的梦想,因为糟糕的往事,让他觉得自己注定得不到这个世界的认可。
刘亮程说:“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到。那些被原生家庭伤害过的人,他们身上的“雪”别人看不见,只能自己躲在暗处,默默舔舐伤口。”
那个曾经说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洒脱少年高晓松,心中也藏着一处不堪回首的童年记忆。
高晓松这样描述自己和父亲的关系:“一辈子没有问过父亲一个问题,无论是学习的问题还是什么。”
他说,在长达20多年的一段人生里,他都没有发现,自己讨厌别人干预自己、爱较劲,都和原生家庭有关。
高晓松坦言,直到40岁之后,他才知道自己并没走出来。
心理学里有个“相似而又不同”的效应,指的是:
人在处理某种东西时,会跟原有事物很相似,因为在熟悉的地方做出选择,会有安全感,大脑对新事物加工程度会降低。
也就是大脑本能反应过程,没有理智思考。
反射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其实非常明显,孩子始终会第一时间选择自己已经习惯接受的方式去处理一切问题。
也就是说,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都在观察和效仿父母。
正如武志红所说:
“原生家庭问题很严重。成年人的很多心理问题都来源于儿时的伤害,并且这种痛苦会长期伴随。”
03
微博有一个话题叫#原生家庭能不能决定一生#,虽然绝大多数人承认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大,但都认为“不能”。
其实无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里,每个人身上都会带着或大或小的伤。
这些伤口就像一只只蝴蝶,随便扇动一下翅膀,就能改变你未来的走向。
电影《风雨哈佛路》的主人公利兹,一个生活在父母打骂之中的孩子。
利兹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从小就开始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母亲酗酒吸毒,并且患有了精神分裂症。
利兹15岁时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
贫穷的利兹需要出去乞讨,和一些朋友流浪在城市的角落,生活的苦难似乎无穷无尽。
随着慢慢成长,利兹知道,只有读书成才方能改变自身命运,走出泥潭般的现况。
她用最真诚的态度感动了高中的校长,争取到了读书的机会。
然后,利兹在漫漫的求学路上开始了征程。
她一边打工一边上学,用两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
她尝试申请各类奖学金,只有纽约时报的全额奖学金才能让她念完大学,于是她努力并申请到了这份奖学金。
影片的最后,她迈着自信的脚步走进了哈佛的学堂。
利兹说:“我为什么要觉得自己可怜?这就是我的家庭,我的世界。我和其他人来的世界不一样,我没有退路,我要更努力,更努力地把自己推到另一个世界中去。”
著名的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说,“不是每个创伤都是灾难,除非你允许这个灾难发生。”
陈坤7岁父母离异,从小跟外婆长大。
他与父亲的关系很差,要学费都很艰难。缺钱缺爱的他,孤僻敏感自卑。
即使后来成为明星,也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一度患上抑郁症。
后来,他找到了突破原生家庭影响的方法——行走。
在行走中,他观察内心,与自己和解,获得了平和。
走出原生家庭的阴影,需要的不仅是身体上的远行,更是灵魂深处的放下。
就像《都挺好》里所说:“你可以选择不原谅,也可以选择放下。”
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逆天改命,把原生家庭欠自己的那些,都赢回来。
如果得不到父母的爱,我们可以好好爱自己,许自己一个未来。
04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中说:
“当你终止了旧有的家庭模式并打破循环时,也为你的孩子、你孩子的孩子以及以后的子子孙孙送上了一份无比珍贵的礼物。
你是在塑造未来。”
孙俪就曾经说过,无法原谅父亲。
她出生于上海普通家庭,童年在父母无休止的争吵中度过。
12岁那年,父亲留下2000块钱和一纸离婚证。
父母之间破碎的关系,让她一度丧失了爱的能力。
而邓超出生在重组家庭,家庭关系复杂,让他成长成了敏感而叛逆的“问题少年”。
后来,孙俪遇上了邓超,他们互相疗伤,彼此治愈。
原生家庭中相似的疼痛过往让他们更懂得彼此,也因此更紧密地相依相伴,营造一个美好而温暖的家庭。
他们更懂得珍惜家人,无论多忙,都不忘陪伴家人与孩子,因为他们下定决心,不让悲剧在下一代身上重演。
“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反而成为了他们经营新家庭的经验与力量。
爱是一种能力,而不是天赋。
走向愈合创伤之路,不单单是为了我们自己拥有健康的人生,也为了家庭成员的幸福和子女的成长。
每一次坦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每一次感悟真我的引领,我们都在努力释放负能量。
原生家庭决定你的前半生,但你可以决定自己的后半生。
原生家庭,我们无法选择;再生家庭,就是你孩子的原生家庭。
余生,愿你不为往事所困,经营好属于自己的家庭,成为生活的主人,给孩子温暖的人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