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为主教学真正走进课堂
温州市教育学院方斐卿
方特:
涵盖所有的学科。一个多小时,一方面说一说学为主教学定义的背后的要点,二,学为主的课堂如何实施,该具备些什么要求。
实施学为主的课堂,绝对不是新理念,我们整整实践了十八年。问题是为主的课堂真正走进课堂了吗?实话说,我们离学为主的课堂距离还比较远。
简单回顾一下,学为主的课堂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刚才我们讲的现象是否言过其实?
一、什么是学为主教学
1.相对于“教为中心教学”和“学为中心教学”
2.是以学生为主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追求学会的教学
3.是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集中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学为主教学与教为主的教学是不一样的,通俗地说,学为主教学要求比较高,我们往后退一步。
如何转变为教学行为呢?如何判断呢?
课例:
《黄果树瀑布》的教学片断:
1.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走近瀑布,去听听瀑布的气势非凡,去看看瀑布的雄壮观。读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生自由阅读、批注)
2. 进行交流
3. 可见瀑布的声音多么响,谁能发现这个词“涌漫”
4. 读出这种感觉。
这一教学内容指向感悟,有默读,批注,有感受联想,有感情,内容丰富,活动形式多样,课堂气氛活跃,这样的课我们可以称之为好课。(从老师的教学角度)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行审视,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了吗?
学生被老师牵着走,亦步亦趋,被学习的情况非常严重,学生的学习活动被取代,学习思维被截断,学习浮在表面。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在先,先于学生的学习。布置任务的时候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本应该学生体验,而不是由学生去发现这个特点,让学生去印证它们的特点,老师代替了学生的阅读,取代了学生的思考。
(2)以教路为主,学路被教路取代。老师教到哪里,学生学到哪里,完全被老师所控制。
(3)老师与学生问答取代生成与交流。老师负责提问,老师在这个片断中一共问了6个问题,这几个问题缺乏内在的联系,这个提问不是把握学生的思维,师生之间没有产生碰撞。
二、如何开展学为主教学(怎样实施教为主的课堂)
1、基于四个基本的转变
(1)]确立学生观
对学生的看法建立在多元智能理论,有都有7-8种多元认知理论,给我们两种启示,给学生以多样化的选择,第二评价学生的时候不能以单一的评价标准,如果仅仅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必须有一个转变,必须全面的、多元的,否则难以实施学为主的教学。
(2)学习观的转变
建立建构主义的学习观,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绝对不是零积累;在学习的时候不单是获得老师的讲获得知识;并不是老师讲的越多收获得越多。小学生完全可以靠他们自己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要想进行学为主的课堂,必须要对学生的特点有新的了解。
(3)三维目标的转变
重知识技能,重过程方法,重情感价值观
要落实三维目标,必须进行学为主的教学。
(4)角色的转变
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这并不是削弱老师的作用,反而要求更高了。不但要求老师会讲解知识,还要会引导学习进行自主学习。
四个转变是从哪里来的呢?这就是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如果没有转变,那么学为主的教学肯定无法走进课程。
2、呈现四个基本的特点
互动:真切地感知、内化学为主的课堂,你认为学为主的课堂主要特点是什么?
老师们上去板书
时间自主学习(范围太大)
实践教师引导
质疑学习活动自主
自主
(1)时间保证(显性标志)(前提)。让学生主动学习,第三节与第二节课比较多的时间学生自己去阅读、朗读。
(2)大量实践——读与写。(内容)大量实践,写的时间不可能太多,要的就是听说,对于语文素养的提升,应落在朗读上。只有放在读与写上,才能提高能力。还要让学生主动学习,
(3)质疑问难。(过程)学生的头脑中会有高质量的问题产生。当前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问题,方法比知识重要,结果比过程重要。
(4)自主学习。(结果)
以上四个标准去衡量,当前的许多公开课是很难称得上为学为主的课堂。
出示教例:《记金华双龙洞》
学习片段:在外洞找泉水……到内洞了。
重点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
1.指名读,全班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孔隙的特点的。
2. 理解“孔隙”词义,再借助图片提示孔隙的特点:窄小(板书)
3. 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的特点的。要求学生用心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群1和2:虽说是孔隙,要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再没法容得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4. 模仿方法,读写迁移
总结:见闻加感受,不是孤立的,而是两者有机地交融在一起。
再出示片断
《花的勇气》
1.找出心理变化的关键词,用这些关键词归纳全文的内容
《五花山》
问题设计:
怎样把句子里美丽的画面读出来(内容理解)陈述性提问
这么美的句子想记住它吗?(背诵积累)判别性
发现作者的写作秘密了吗?(仿写运用)
述理性:为什么句子里的画面那么美
开放性:这么美的句子怎么记住它?
你能不能运用其中的一种写作秘密?
3、落实四个基本的举措(如何改变)
(1)先学后教落到实处。
例如《黄果村瀑布》一文,让学生去读课文,画一画,写下自己的感受,不要让学生印证你的答案。
教师不用抢跑,老师的引导能不能后置。不要越主代庖,而是在一旁点拨,辅正。
(2)以学生的学习路径,组织学生去学习。
感知、积累、运用,感受语句,体会语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
(3)组织真实的对话交流
尝试横向延展课堂,聚焦重点话题,将我们的思维引入深度。
将发散性、陈述性、判别性、述理性、逆反性、追向性方法运用到对话之中。
(4)聚焦重点难点,提出高质量的问题
抓住课文中重点难点,引导学生
期待我们的课堂出现更多学为主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