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说因为有钱人平时就挺快乐的,想有啥就有啥,想更快乐就有点难。就像橡皮筋一样本身一直都松弛在那里,怎么能更放松。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现代人类又开始回归自然,自虐暴走或者跑个马拉松,虐完了大呼过瘾。这和体力劳动者那样,干一天活敞开肚皮喝酒吃肉一样来得爽。为什么城市进程这么快,抑郁症这么多。都是脑子想太多身体用得太少,工作之余时间多反过来用用,病就会轻好多。
城市为什么让人快乐?城市给你满满的安全感,光鲜亮丽,有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和外卖。城市规则感强,充满确定性让人过得放心。暖气水电除非宇宙大爆炸否则都是妥妥的供应,七点半来的班车前后误差不超过1分钟,高铁更是让城市间来往更加方便,你想宅就宅到天荒地老,想浪就浪到海角天涯。在城市里呆久了你真的不习惯小地方的各种不确定性。城市还有一大好处分工精细,农村或者小城市承担了产业链低端的角色,运到城市里时候事物总是呈现光鲜的一面,鱼已经被洗白白解剖分块安静的躺在超市货架的聚光灯下,无论春夏秋冬每周一风雨无阻都有鲜花送上门,生活美得不真实,日子过得就像杂志封面。
但是在城市里生活得久了会得一种叫做:后分工时代认知失调的毛病。说人话就是城市人容易五谷不分,四体不勤。被隔绝在精细的分工环节里,只对生产工序的百分之一部分负责,人是很难对从事的工作产生成就感的。感受不到生活链的整个过程,每个人都是机器的一个零件。时间长了就是活得不接地气。没有直观的认识,大脑自然而然就抽象出一个概念来,生活层面的比如大米是书上摘的;思想层次的就比如“白左”,比如会偏执的认为穷人一定是善良的,牲畜一定不可以吃的。城市的休闲方式也退化成能发朋友圈就行,喝上一杯网红茶配上网红蛋糕生活就笃定了,多无聊多可悲。小时候被圈养搞不清楚真实世界的运行方式,后来也就没有必要也没有兴趣搞清楚,生活就像在一个罩子里,和真实世界总是隔了点什么,日常有点梦游的感觉。
改变这种方式可以选择回归自然。其实在城市里人是上帝,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而在城市外大自然才是主角,拥有制定规则至高无上的权利。自然的魅力在于,在大自然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三教九流,谁都是自然的子民!缺乏自然的赋能会耽误一个人形成妥当周全的逻辑思维,思维方式简单偏颇。
生活说到底,不是为了像享乐主义一样沉湎物欲,企图拥有全世界的繁华为其所有。也不是像犬儒主义一样主动弃世,破衣敝履。生活就在那里,你把它当成一段旅程,积极去面对。旅程很长,可以豪华游也可以穷游,也可能互相转变。但是重要的旅途本身而不是住的旅店对吧?尽可能多维度用心探索,尽可能让自己和伴侣生命旅途愉快。如果有能力,甚至让同车同船的人愉快就可以了--古代就说是修身齐家平天下就是这个道理。聪明如你,应该已经猜到快乐取决与一个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