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读沈从文的小说,总是能于闲适中品得那种淡淡的美,洁白的美,仿佛心灵被洗涤一空,再多的污秽也将在这种淡淡的美中消失殆尽。在《三三》中,我看到了一个纯洁无瑕的女孩人生中最美妙的时候。
三三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女孩,随母亲一直生活在碾坊,过着平淡而又充实的生活。随着时间推移,她也到了情窦初开的年龄。正在这时,“城里人”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宁静。母女二人也因此产生种种幻想,想象城里人的生活。最主要的是三三,她有着这个年龄特有的敏感,也同时怀有孩子的些许稚气。在与城里人一次次的接触过程中,三三虽然表面是少女面对情愫时的推脱与“不愿”,可心里的好奇与渴望就像着了魔一般疯长。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渴望,也幻想,也羞涩,向所有初恋的女孩一样,对那个人充满了好奇与憧憬。可是还来不及等她做出任何反应,那个“城里人”就死了,故事到这里也就算结束了,三三照旧恢复了“城里人”来之前的生活,而三三这段还没成熟的情愫也就只能像落入清水中的一点粉红颜料,渲开成阵阵终将消散的微波……
一个十几岁少女的初恋读来净是稚嫩与羞涩,读它,仿佛我也跟着三三回到了我的初恋期,看到那一段学生时期那份曾经细心呵护的纯洁与美好,我们每一个人都曾像三三一样,有过那么一份恋情,或许还算不得是恋情,可直到如今,当时的那份纯洁美好不知是否健在,可能现在剩下的,也只有满嘴的唏嘘罢了。三三生活在朴实的农村,而她又处在人生最美好的花季,恰在此时,她又初次经历世界上最美好的初恋,所有的美好似乎都一瞬间汇集在她的身上,一尘不染,干净地容不下一丝尘垢。我们浸在这份纯洁宁静中,只望能享受岁月静好,逃离现世的喧嚣……
再看这件事的结局,虽然“城里人”死了,三三也并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和“城里人”结婚到城里去,也许这算是一个小小的悲剧了吧,但我又不觉得它是个悲剧,只能说这是一种必然,即使“城里人”没有死去,三三也不可能和“城里人”成婚,因为在那个社会,他们不是一个阶级的人,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城里人”是不可能娶这样一位农村的女子的。早点结束,也早点断了不切实际的幻想,这才是最应该做的。至于其他,也不必惋惜,因为三三在这个过程中享受到了爱情的美好,这个过程是神圣无瑕的,是美好的,这就够了。
另外,来说一下它的写法。其实在刚读完它的时候,我是不太懂它要表达的意思的,只是觉得作品有好多地方在打哑谜,我感觉我很快就看懂了,但就仿佛是差那么一步,就是看不懂。后来才明白,这与文章一个写作特点有关,整篇文章是从三三和她母亲的角度来写他们看到听到的一切,虽从她们的角度来写,却又不深刻写她们心中的所思所想,只是让读者来猜。这样,我们也就只能随着三三或隐或现的情感来看待这篇文章,当然这样我们也便能深刻地体会三三初恋的美好,体会到真正的精髓,或许这就是文章的精到之处吧。
读沈从文,读三三,我能感受到这时间纯净的美好,或许沈从文要的,也就是中国像这样成为一个淳朴美好的世界,如果成为不了,也便只能在这一幻想的世外桃源寻找精神的寄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