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心能共振:激活“信仰型组织”的拓荒之力》
第一章 “企业文化”与“群体心理动力”
1.3 驱动组织行为的“价值金币”
金币象征价值,清晰的使命和愿景如同一枚金币的两面,既反应同一份价值,又展现出不同面向。对一家企业来说,愿景和使命——缺任何一面,都不足以驱动组织全力前行。
太多企业,因为没有使命感,故而员工在利益面前争得失、在挫折面前较长短,浮躁肤浅,难堪重任;太多企业,因为没有愿景,故而组织死气沉沉,一团散漫,缺少发展动力,无谓消耗成本。
利己,是奔向目标的渴望;利他,是专注做事的用心。两者都是动力,一个动力来自在乎自身获得什么(股东价值、员工价值),一个动力来自在乎服务对象获得什么(客户价值),这两个动力必须整合得当。
人有利己的动力,天经地义;没到达那么高的修为,做不到利人即利己,也无可厚非。
企业要容人所短、信人所长、助人成长,因而要允许员工利己,并且要为员工安排得以利己的上升通道,让员工站在通道这一头,便能够望见通道那一头的财富和光亮。
但,只强调利己的组织,必定走不长远。若没有使命感、价值观支撑,利己难免沦为低层次的欲望、贪纵,搅乱组织系统动力,令系统内颗颗人心难以安住当下、专注做事;由此,更会破坏组织的长远发展,因为欲望之心总是即时满足的,不为长远筹谋......
电视剧《大江大河》中的小雷家村就是如此,作为村支书的雷东宝,一心为小雷家村争取利益,只可惜致富路上,他只描述了充满诱惑力的欲望型愿景,只激发了村民们的利己动力,没有精神引导、没有价值升华,更没有情怀使命,也难怪受利益驱动的村民们,在组织最艰难的时候,在雷东宝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只懂得趋利避害,不会感恩、也不愿承担。
现实中,多少企业有过这样的真实经历......“大树底下好乘凉,树倒猢狲散”,没人愿意替领导者分忧,没人愿意与决策人并肩面对,如此,还能指望什么百年愿景!
问题的根本恰恰在于这类企业没有使命,没有精神层面的愿景期待,除了物质利益,成员没有更高的价值追求。人们工作只为得到报酬、晋升等等于自己有利的结果,他们并不热爱工作,并不享受工作过程,也体会不到工作的意义。
在这样的组织中,成员们感受到的文化氛围是——人人利己!
公司是老板的,赚钱是老板的目的,老板每天紧张、焦虑,既不享受过程,也不热爱过程,更谈不上什么使命感;员工亦如此,他们来到公司,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赚钱利己的结果令人开心,对待工作过程的态度却要么讨厌、要么排斥、要么无动于衷。一旦企业快倒了,员工不能继续利用这份工作利己了,那还坚持什么呢,反正企业也不是自己的。
天道训诫世人——利人是因,利己是果,不种因,必不得果。
种因在前,得果在后,目光须放在过程里,踏踏实实地专注前行,以利益他人的使命为当下的行动目的、为动机、为动力,如此才能守住寂寞、耐住挫折、不轻言放弃,最终取得成果。
如同此刻我在写这本书,愿景自然有利己的成分——一旦作品有机会获得成功,“贪吃蛇”可以得到版税,“冠军鹰”可以得到影响力,“呜呜羊”可以得到掌声,可是如果这一切每天在脑中排演,我又如何能够专注,如何能够写出好的作品,满足蛇、鹰、羊的期待?!
坦诚地说,我的确怀有利己动力,这份动力除了包含来自蛇、鹰、羊的外部成就期待,也包含来自小V的内部成就期待,即:借助写书的过程、借助助人的过程,成就一个更好的自己。而成就自己的方式,唯有“专注”。
专注当下,专注过程,专注使命——我的读者是谁?他她们面临什么问题,需要哪些帮助?我怎样做,才能真正帮到他她们?
当利他使命和精神层面的自我愿景成为当下的动力时,我才有可能开始专注于思考——写作的内容是不是有价值,语言的描述是不是更精准,表达的方式是不是更有趣,案例的选取是不是有代表性......如果不是,我可以怎样调整、改进、打磨......
倘若总是盯着欲求结果满心渴望,心会很急躁,如此一来,写书将成为枯燥、乏味、且漫长的过程,很是煎熬。况且,怎知结果一定如意......对“不确定性”的不安,将增加过程中的煎熬感,心将变得更加难耐。
除非调整心态,否则,心无法安住于过程。
个体如此,组织亦如此!
在一家企业里,那些愿意为过程负责,愿意踏踏实实、带着利他动力用心做事的人,才能够体会到在过程中自我突破的艰辛,进而懂得去理解团队伙伴的不容易、去理解领导者担负的责任;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够感受到过程的意义,进而懂得调整心态、不断坚持有多么重要。他们会时常鼓励自己,也会时常鼓励他人,不轻言放弃。
如果在一家有使命感的企业里,组织成员都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大家在相互成就,共担命运的过程中建立紧密连接,这样才能彼此感恩、相互理解、相互扶持。也只有这样的团队,才能经得了风雨、见得到彩虹。
备注:
新书初完成(21.5万字),边打磨最后一稿,边日更分享,待后续出版。请尊重原创,莫私节选!
陆续上传,链接:新书《心能共振:激活“信仰型组织”的拓荒之力》 - 文集 - 简书
有职场背景,对“企业文化、组织行为、心理学于企业场景下实践应用”感兴趣的朋友,可添加微信:shuiyan_7(备注清楚),够15人,便建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