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文选》是胡适先生从个人出版的三集《胡适文存》中,选出二十二篇论文集结的小册子。主要是考虑三集的《胡适文存》体量较大、价格偏贵,恐怕贫寒的中学生无法负担,为了让中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阅读相关文章,胡适先生特地做了这本精选本,来向少年朋友、中学生们介绍自己的思想。
胡适的大名,大家都不陌生,各种争议、故事也都有所耳闻。读这本书,大可忘记其他一切,单只去看他做学问的态度,看他的思想,看他对少年学生的关切。研究学问,教书育人,是他作为一位学者的主要职责和贡献。这本文选的文章,虽然间隔了几十年的时间,现在读来,仍然能够读出那一代学者的实事求是、一心向学,“认真”二字在他们身上忠实的体现。
这本《胡适文选》的文章中,有介绍思想、人生观、中西文化、中国文学和整理国故五组,对于正处在思想发展阶段的少年学生来说,非常有指导意义。我觉得胡适研究学问的思路,贵在“活学”和“务实”这两点。
谈到学习知识和接受思想,胡适提倡大家要敢于怀疑,敢于问“为什么”,敢于求证,要怀着辩证的批判思想来学习。这就是一种“活学”的思想,经过求证、经过思考、经过吸收消化的过程,知识才真正被头脑所掌握,也经得起应用的考验。近一二十年,我国对素质教育越来越重视,逐渐改变了之前死板的、扼杀求知欲和创造力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比如现在的幼儿园、小学推行的素质教育,就很注重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启发孩子思考为主。这种“活学”的思路,胡适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在积极推行了。
不只是对学生或者青少年有益,对于成人来说,“活学”的思想仍然有用。现在是全民学习、全民努力的时代,知识和技术更新频繁,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面对这么多新知识、新事物、新说法,不能囫囵吞枣地盲目接受,必须用辩证的方法来“活学”。尤其是网络的发达,给各种流行一时的伪知识、伪科学提供了传播平台。所有新事物都需要我们用怀疑的态度去求证,经过证实,是真材实料、有价值的知识,我们才去坦然的接受;如果证明是伪知识、伪科学,我们也好及时认清,停止传播,防止造成更多的负面影响。
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白话文的推广和白话文写作。同时他也非常注重“整理国故”,对历史文化研究提出系统的研究方法:“用历史的眼光来扩大研究的范围”,“用系统地整理来布勒研究的资料”,“用比较的研究来帮助材料的整理与解释”。在新文化运动和整理国故的问题上,胡适都提倡 “务实”的思想。
提倡白话文应用和写作,就本着实用的原则,“该变繁的,都变繁了;该变简的,都变简了;就是那些该变而不曾变的,也都有一个不能改变的理由。”对于白话的变迁,又总结道:“改变的动机是实用上的困难;改变的目的是要补救这种实用上的困难;改变的结果是应用能力的加多。”从古文到白话文的改变,是以满足实际应用为主要目的的革新,是一种实用性的进化。
谈到近代东西方文明的差异,胡适比较东西方漫游过程中看到的现状,看到了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发展,提倡要重视自然科学研究。胡适提出,科学的方法,要“尊重事实,尊重证据”,在科学的应用上,要“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是一种非常务实的态度。在治学上,东方重视文字材料,偏学术性质,而西方重视实物材料,更有助于促进自然科学的发展。要追赶西方物质文明,就要从自然科学的发展上入手,多研究科学技术。在问题与主义中,胡适也提倡以实用的方法解决实实在在的问题为目标。
不管是提倡辩证的批判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新文化运动、文学革命,还是整理国故、发展自然科学,胡适都是以一个学者实事求是的本心,来促进国民的共同发展。他所提倡的思想和方法,今天拿来看,仍然非常有益,值得我们学习和实践。
季羡林先生曾写过一篇纪念胡适先生的文章《胡适之:一座墓碑,无尽甘苦》,回忆了他与胡适认识的点滴。在他的印象中,胡适非常幽默、活泼有趣,待人平和,对学生和后辈也多有帮助和提携,“作为一个年轻的后辈,在他面前,绝没有什么局促之感,经常如坐春风中”。季羡林先生也说,“不管适之先生自己如何定位,他一生毕竟是一个书生,说不好听一点,就是一个书呆子。”
抛开其他争议,胡适先生就是一个学者,一个书生,他脚踏实地地研究学问,毫无保留地分享他的思想见解。我们读他的文章,从中吸取有益的养分,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就是对先生最好的尊重和纪念。
2017.06.21雾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