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要共读此书时,一直在犹豫是否购买,总觉得这么时尚的书,不会讲出什么太多的新意,不过是换个角度讲故事而已;另外,李开复这样的科学家,并不是我更感兴趣的,更关注的。我考虑的更多可能是身边的小事件,自我的修养等内容。但,幸而读到此书。
共读时,我采用了写作魔鬼训练营刘主编推荐的“三栏读书法”,五天读罢,感觉大有收获。
首先,刷新了原有的知识内容。
对于人工智能的了解,最多的还是来自于战胜人类顶尖棋手的AlphGo,然后听到高晓松讲未来,印象里人工智能就是高度发达的技术,能够代替人类做很多事。所以很多简单重复的工作就会被替代。
而书中提到,并不是指所有简单工作都会被代替,比如病人护理,在工作中不需要特别复杂的决策过程,但接受护理的病人,很多都会特别在意自己与护理员的沟通。那么,这样一种需要人与人交流的工作,就很难被机器所取代。而放射科医生,并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工作,但却能够轻易被AI取代的。
其次,感受到了被时代引领的大局观
伟大的创业要生逢其时,比如生于1955年的比尔盖茨和史蒂夫乔布斯在竞争桌面电脑时代的王者地位。
而生于1964年的杰夫贝索斯创立亚马逊,生于1968年的杨致远同样在1994年创立雅虎。他们在30岁上下的时候,抓住了互联网萌芽、兴起的最好时期。
包括小米的雷军的最有名的那句话“站在风口,猪都会飞起“。
所以,每个人都可以生逢其时,但最重要的是如何找到这个“时”,并为这个“时”做准备,直到真正抓住这个“时“。古典的新书讲跃迁,要找到领域的头部,也是同样的道理。
做为普通一员,可能离此很远,但通过读书感受到这个时代的风口浪尖是什么,再去看那些表象,就容易理解得多了。
最后,消除情绪,准备远行
当不了解新事物时,我们通常会感觉到恐慌,担心会被机器取代。未来,也许人类会变成机器的机器。
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人工智能的三种分类,我们正在使用和研究的是”弱人工智能“,而我们恐惧的是“超人工智能”,而这一部分,在现在还没有科学家能够断言它的来临,前沿的科学家也正在积极地应对。而我们,正在从不知到知的逐渐过程中,渐渐接受,不会仅是恐慌。
这本书也指出了未来我们的方向,其实正是人类不断克服自己的生物属性,去向更高更远的地方。
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但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有思想的人生并不会因此而黯然失色,因为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真让人感动!重温了生而为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