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515,12-2-3,告子章句下2-3》
【"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今天是丁酉年壬子月癸酉日,十月廿五,2017年12月12日星期二。
上一节,孟子指出,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尧舜,就是因为纠结于外在条件,在本质外面兜圈子,而不是直奔主题,迈出行动的步子。
比如曹交拿身高作为必要条件,现代人则以颜值为评价一个人的关键指标,开口闭口都是颜值如何如何。这就奇了怪了,如果非颜值不能成功,则无法解释世上众多伟人或完人现象:孔子貌异,曾国藩三角眼儿,澹台灭明更彻底,就是一个相貌丑陋的人,丑到极致,以至于孔子都感叹:险些以貌取人错失了人才,孔子去世之后,儒分八门,澹台灭明兴起了江东儒学,康德、黑格尔乃至于海德格尔,怎么都说不上高颜值了,拿破仑一米六不到,罗斯福有的只是一幅坐在轮椅上的好嗓子而已⋯
外在条件不仅不是深入主题的路径,更可能会导致严重错误:掩盖追求大道的方法。
曹操说,战胜之法就是多方以误之。一个错误掩盖着新的错误,不断地发展,最终形成"突然"而至的大危机,这叫做"多方以误之"。
所以,犯一个乃至于多个错误,通常没有即时的反馈和恶果,相反,仿佛啥也没耽误,一切都还好,这是掩盖原理。国外有一个统计显示的原理,即一起死亡事故,背后是数十次毫不起眼的小事故。
掌握了这些原理,就会拿出相应的应对机制,帮助走上持续改善的良性发展轨道,创造基业长青的事业。就个人修养而言,慎独就是一种持续发展的修为机制,就社会而言,预警就是一种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曹交的"外在条件说"不足以采信,真正有效的是孟子提出的"行动说"。
这一节,孟子又是一语道尽真髓,指出行动的简易性。行动不是专门化的学问,而是日用常行的实践。
学问和实践的例子,我的学习参考书之一,焦循的《孟子正义》即是现成的例子,我说它是学术的功臣,实践的罪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全TM is考据,又臭又长,有学术价值,无思想价值。与之对照的则是刘宝楠先生的《论语正义》,绝对是一部令人肃然起敬的正学!实学!
孟子说,成为尧舜难吗?绝非难事。之所以觉得难,是因为没在轨道上行动,真正在轨道上行动就不会觉得是一件难度系数超高的挑战。简单到什么程度呢?孟子打比方说,如果参加一项活动,有一位年长者走在前面,你就不要越过去,抢在前面走,就这么简单。
"徐行"就是慢慢的走,"后长者"就是跟在长者后面走,这就是敬长之礼,叫做悌。
"疾行"就是抢行,"先长者"就是抢在长者前面走,这就是傲长之心的表现,叫做不悌。
慢慢跟在长者后面走,遵守先后次序,这不是什么高难度系数的行为要求,难道是一个人做不到的吗?不去做罢了。
"尧舜之道无他,孝悌而已矣",这句话不小心就容易在理解层面上进入窄胡同。
需要打开。
不是只要孝悌!孝悌不能涵盖全部的行动纲领和内容。这个表述不能理解为僵化的、静态意义上的绝对性和唯一性,而是仍然延续着孟子"四端"理论的扩充原理,即孟子说人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在这四心基础上培养扩充,意思是说,这是立足处,切入点,就从这儿作为起点,拔营进军,奔向居仁由义的自由王国。
什么意思呢?敬与肆的分别。敬是一种高昂的理性精神,肆则是一种心灵和感情层面的放飞。中国文化将性、情分而言之,本体谓性,人性谓情。一个是理,一个是欲。
王夫之先生说:"性、情之分,理、欲之别,其际严矣"。
黑格尔从康德的二律背反的困境到费希特、谢林采用理智直观的解决方案中淬取了思想精华,但他反对费氏与谢氏一步到位式的解决方案,引进了卢梭的精神一词,开创了现代哲学先河。
心灵是mind,是思维工具,就是我们说的灵明物性的心,能知能觉,能运能动的功能。
灵魂是soul,是西方宗教传统中固有的观念。
精神Spirit,是卢梭思想的创见。是介于心灵mind与灵魂soul之间的人的感情与精神活动的环节。
这就象汤川秀树提出"介子"的意义一样,环节的发现不仅仅是发明,而是打开了展望整个世界的窗户。
敬肆之分,就是人的理性精神与心灵功能之别。
孝悌是立足点,是切入点,是升华的基石,就蹬在这个基石上,奔向自由王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尧舜之道无他,孝弟而已矣。
简约不简单,行动在日常。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