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缘
文章的开头是一点回忆,易仁永澄这四个字第一次出现在眼前大概在两三个月前,大学好友推荐的,她推荐给我公众号的时候说这个老师的文章比较晦涩,不好懂,她自己都在慢慢研究。我第一次打开老师的文章,我认同好友的话,确实看不懂,也就没再关注了。
缘起
11月底的时候公众号推送了一个老师开课的介绍,限时优惠。我打开看了一下,也就没有下文了。过了两天,还是我这个好友发消息给我,说是推荐一个课程,看看我是否需要。我点开一看,又是这个易仁永澄,当同一个人反复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就不得不留意他了。于是我就跟她了解永澄老师这个人,她告诉我她毫没犹豫的订了有名额限制的顶配版,学费一万多!!(感叹号代表我的惊讶)我不敢相信她真的这么做了,她没解释,而是直接截图的
她说,如果你能理解我读了五年书都没什么长进,就能理解我听到他的共度分享时的惊艳了;她还说,这个学费值得,永澄老师教我一年,省我自己摸索三年。于是我就报名参加了新人版年目标制定,这就是我们的开始。
认识
开课仪式是我第一次看到永澄老师,跟想象的不一样,但这不影响我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我倒要看看他是何方神圣。在后面的听课中,这种好奇心完全就想不起来了,因为老师的课太烧脑了,只能用力的汲取,思考,无暇顾及其他的了。
收获/感受
要说收获感觉好像很多,但是如果要分条列出,又发觉无从说起。
有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知道智商税
虽然生活中经常交税,其实大多数人都在交,只不过是自己不知道。我想可能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是属于产品式的人,一味地想着索取答案。
第一次知道黄金思维圈
在决定做一件事情,先别急着去做。多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Why),这样做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如果利害关系都想清楚了,接下来就是要计划一下该怎么做了(How),我觉得这个部分很重要。黄金思维圈分为三个步骤,它在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决策部分,好的或者说正确的决策意味着你的目标能否达成,是毫不费力还是历经曲折。最后就剩下去做,去执行了(What)。
现在回想起来,原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整个过程就是利用这个思维
人生跳跃蓝图,其实就是对过往的回顾。对往昔的回忆是为了更好的确定未来的目标,这是Why的一部分,过去的某部分不是自己想要的,现在想要改变。
想要改变,可是有些人是说不清要向什么方向走的,于是老师给出这个表格。先从榜样看起,向这些人看齐,以始为终,想想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以终为始是倒叙,你已经是未来的那个自己了,那么你就该拥有些东西,那么上图就是你的成就。
做多是一件高概率错误的事情,那就先定个小目标。视角慢慢拉进,从未来回到下一年,2018咱们就定三个目标。期待,意义和结果澄清,期待分解,其他它还是利用黄金思维圈。别嫌少,慢慢来,重在持续做。
期待也不仅仅局限于那三个,所以你可以尽情的展望。为了避免我们眉毛胡子一把抓,老师不忘提醒一句:要抓重点,也要幸福!特别喜欢这句话。当你觉得不开心的时候,就要调整目标了,不要为难自己,别忘了老师的另一个绝招--坎半,坎半,再坎半。权衡成就与幸福,调整纬度(即价值观)。
触动
感触的句子挺多的,最大的感受就是,老师很随意的一句话对自己都是很大的触动
努力做到和资源共振,自己都不好,怎么找到好的。所以如果你想要,首先你得配得上它。这让我想到校园生活中的小青年,不要再暗恋那个男神/女神,省下背地里自卑的胡思乱想的时间,走出来,努力站到一个他/她能看的到的高度。
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通信录里也不乏牛人。想象着什么时候能像他们一样,恨不得把他们的本事都学到,也希望能得到他们的认可,但大多数就只是躺在自己的通信录,看着他们的朋友圈信息,默默地点赞。所以我们要想得到他们的注意以至认可,首先得和他们共振。
遇到问题,要记下它,思考它,提问它,解决它。对于大多数的产品式的人来说,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索取答案。其实大多问题在前两步就能有答案了。想起读书的时候,在遇到数学难题的时候向老师问,老师大多不会直接给答案,会提供一个思路或者提示,最后是自己解决的。这样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就手到擒来。
目标
我也给自己定个小目标
如果实现了再小也不算小,如果只是计划目标,再大也是空话。目标都在纸上了,有理有据的,接下来就是怎么去做了。
推荐/致谢
不要试图用语言去改变一个人,最好的诠释就是以自身的改变去影响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他想改变会靠近自己的。
我要感谢我的好友9009-晨雾-北京,是她给我推荐的易仁永澄,谢谢她给我分享,虽然没有她开始的早,但是好饭不嫌晚(也是她说的)。感谢永澄老师,为迷茫的自己指了一个方向,在一起,一辈子。希望在自己八十岁的时候对你说,老易啊,感谢在半个世纪前认识了你。还要感谢班委-明月-深圳,主动加我提醒我要交作业了。最后要谢谢学习群里的同学们,谢谢你们无私的贡献自己的知识。
至于勉励自己的话,我就不多说了。多说无益,干丫的,才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