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两点,来不及擦沾满油烟的手,拿出手机给刚做好的菜拍了一张照片,在微信上发给你,加上一句,这是我研究的新菜色。
“我肚子刚才配合地叫了两声。”一分钟后收到回复。隔着上万公里,七个小时的时差,我报备着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日常,好像和在国内也没什么两样。
要说相识,已经18年。旁人的脑洞肯定下意识地被打开,这么多年就没发生点什么?
说实话,把你放在朋友的位置,我并不那么理直气壮,虽然我们从没真真正正地在一起过。
初中刚开始的时候,每天像上好发条的闹钟,到了放学的点就跑去三楼的7班等你一起回家。我从来就不是一个迅速融入新集体的人,那颗渴望有人陪伴的心就二话不说地扔到你那里。
小学就传出了好多关于你我的流言,其实我是羞于用流言这个词的,十一二岁的小朋友带着青春期的萌动在一大群顺眼的异性中点兵点将,这哪里是什么恋爱。
可免不了总有些好事者在我们的新班级里把这样的流言传开了。可我们好像也并没有觉得什么不适应,流言继续传,我们的关系依旧不明朗。
每天放学推着单车在院子里转了好多圈也舍不得回家,偷偷躲在房里打了几个小时的电话,那时候我数学烂,成天不听课到处拉帮结派,晚上拖着你给我讲作业,然后顺带聊些年级里的无聊八卦。现在想想那时候的自己连暧昧的情话也憋不出一句,也实在难为了我们这对硬凑了十几年的CP。
初中的时候在学校旁边的便利店买过一个十几块钱的戒指,写过一封类似于表白的信,在电话里还唱着林俊杰的只对你说,那大概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让自己羞涩的事了。后来,我不记得为什么,我们好像也没有变成理想中的恋人模样,没有拥抱和亲吻,还是和往常一样打电话,没有情话,也没有谁觉得不自在去说破什么。大概在青春期的时光里,同龄的男孩本就比女孩要幼稚,我的那些举动,连我自己都找不到背后的缘由,是流言的作怪,是习惯的依赖,还是单纯的喜欢,也许都有一些吧。
还记得在我大学即将开学的前一天,我们在中学门口的那个车站舍不得分别,毕竟几天之后你就要去另一个城市读书。我拿着那本你借我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默默坐着公交回家,怎么也猜不到三年后会和一群好友在大荧幕看着同名电影,还生出了些许青春已尽的心情。
在大学的第一个寒假,你对我说你对一个追求你的男生有好感,犹豫着要不要接受。然后我们坐在麦当劳里一起看他写给你的表白信,我表面撮合,一个劲地调侃,却止不住地有些失落,或者说是有些慌张。你深夜在电话里哭着对我说“你才是我的那张王牌”。似乎从中学开始,我就一直是你心里始终冲不破的那道防线,可我最后还是忍着情绪安慰你说,如果真的觉得他不错就试着在一起吧。
后来,你们真的在一起了。之后的那一年多,我们的关系经历了最挣扎的阶段,你对男友的全心付出,对我的有意回避,我对改变的不适应,接二连三的无理取闹。
2012年暑假,我和两个朋友一起去桂林玩,你和男友自然成了我们的导游,一起吃饭逛街的那个晚上,走到哪里你们都并着肩,我刻意地保持着一些距离,玩手机或与朋友聊天,维持表面的和平。在步行街的路口,我们道了别,走了几步,知道你并没有回头,但还是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回酒店的路上,一言不发,公车上又黑又挤,窗外的路灯照在脏乱的大街上,暑气在夜晚依旧逼人,浑身黏糊糊的,倒是和那时候的心情别无两样,这大概是对桂林留下的唯一印象了吧。
两年前,你毕业了,带着上段恋情残留下来的糟糕心情回到长沙。似乎没有了你身边的对象我们的争吵都变得无从而来,才发现吐槽的默契才是这么多年唯一不变的东西。
身边有朋友总说“不管她交了几个男朋友最后还是会和你在一起的。”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们永远不知道我和你究竟有多好吧,也不明白我究竟有多幼稚吧,我能了解这世上最真的那个你,却记不住你的那些男友们付出最多的每一个纪念日。
酒精大概是我这辈子最讨厌的东西吧,不胜酒力的我对于所有形式的买醉都带着强烈的反抗。来英国两个月了,却开始习惯拿着BRP卡去超市挑着各色的酒来尝试。
还是一喝就红脸的体质,可上头的感觉早就不如从前那般难受,秋夜的风总带着些莫名的狠意,微热的脸颊倒好像有了当年电话里唱情歌的感觉,毕竟,那是我青春里关于恋爱的唯一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