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又重新读人本主义心里学先驱阿德勒的代表作——《超越自卑》。在这里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
核心观点
1.个人意义
书中第一句就直接挑明,“个人意义没有任何价值,真正的生命意义存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这是本书最核心的观点之一。这和经济学中“价值是由需求决定”有异曲同工之处,归根到底,个人的价值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取决于你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别人的需求。
2.三大人生问题
书中阿德勒提出,人生都面临的三大问题:一是我与地球,二是我与种族,三是我与她(他)。三个问题又可以归结为职业、交际和两性三个具体问题,人生当中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其中的一类,是每个人所不得不面对的生存环境。
3.精神和身体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精神和身体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互相作用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互相影响。精神负责控制方向,身体负责解决具体问题,精神影响身体,身体反过来也影响精神。具体到个人,我们的心智模式、生活态度会对身体产生持续的影响,也就是说精神和身体之间存在一种固定的关系。具体到现实生活,人类的一切行动主要取决于其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
4.自卑和优越感
作者认为,自卑情节是所有人类都普遍存在的,而追求优越感又是对自卑情节的一种补偿,是人类不断发展进步的推动力。追求优越感,克服自卑是一个人一生要不断面对的问题,每一个行为,在这里都能够找到相应的根基。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自卑情节就是所有人人生的底色。
5.内在统一性
阿德勒认为,个人的行为都具有内在统一性,不管是清醒状态,还是做梦的时候,都是与我们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相一致的!因此,我们就可以通过大量的观察个人的行为,比较准确的判断一个人的心智模式、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这也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治疗各种精神病人的基础。
核心逻辑
《超越自卑》就是要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生命的真正意义。很大一部分篇幅都是在讲疗愈的问题。其中从第四章开始,都是在分析不同的人生经历可能对我们造成的不同影响。
我们可以用这样一种逻辑框架来理解。
自卑情节是每个人都多多少少会存在,进而导致我们在人生中,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追求优越感,这种倾向,加上我们从小到大的所有的经历,就决定每个人不一样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这些目标和方式就会更进一步影响我们的职业、交际、两性关系等所有的行动和表现,这其中也包括我们所做的梦,童年记忆等等。
理清这样一个逻辑后,我们就可以发现。治疗一个精神出现问题的人,就相当于一种“逆向操作”,通过观察行动,剖析童年的回忆和做过的梦,结合人生的种种经历,来确定一个人的生活目标和生活方式,进而我们可以分析他用来解决自卑问题、获得优越感的具体方式和逻辑,最后通过逐渐的引导,将这种追求方式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之上——也就是要通过与别人合作、为社会做贡献的方法来超越自卑,获得优越感,实现人生的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