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的睡觉、起床、吃饭是很多家长所头疼的事,甚至被有的家长戏称为“三大战役”。
的确是这样,这几件事在有的家庭就是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而在很多家庭即便没有到达这种程度,家长也应付得并不轻松。
有什么有效的方法可以消除这“三大战役”呢?
还真有。
这个办法就是——建立惯例。
而且这个办法不光可以消灭斗争,还能有助于孩子茁壮成长。
所谓建立惯例,就是从作息时间、饮食时间以及食谱的安排等方面进行一个规划,并固定下来,按照统一有序的节奏执行下去。
作息时间和饮食时间这个好理解,就是把每天起床、睡觉、一日三餐的时间确定下来,然后,按照确定的时间去实行。即便一开始不能完全做到与计划吻合,也要尽量往确定的时间点去靠。
食谱的安排,可以以一星期为一个周期,根据家庭的饮食习惯和具体情况把每一天的食谱都确定下来,如果能细化到每一顿安排吃什么那最好。这样实行下去,到了哪一天该吃什么都很明确,也就形成了惯例。
这样做能够有什么好处?
《正面管教》中说到:
“ 3~6岁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惯例,惯例和一致性对小孩子的大脑发育以及鼓励其合作和学习有很好的作用。当孩子们的生活清晰明确,并且可以预测时,它们会茁壮成长,而且他们喜欢轻松的重复所带来的那种安全感。
那些生活在每天的生活可预测的家庭中的孩子,在学校里会做的更好,并且自我控制能力更强,这种自我控制具有迅速恢复的特点,最常见的是指适应能力。每个人都会经历压力和困难时刻,但适应能力使我们能够超越那些艰难时刻——不止是能生存,还能茁壮成长。
明确的预期和可预测的活动,能够让一个小孩子,平稳度过其一天生活中的艰难时刻。
如果有一个人总是告诉你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何时做,你会是什么感受?如果你和你的孩子一起建立了惯例,惯例就可以说了算,你只需要问,‘我们的惯例表上的下一项是什么?’孩子们会很喜欢的告诉你,而不是被告诉。
帮助你的孩子保持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并形成一种贡献和合作意愿的最好方法,是尽可能多让他们参与适合其年龄的做决定的过程。让孩子们参与制定惯例,是帮助他们保持自我意识和合作意愿的一种很好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