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黄》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蒲花、蒲草、香蒲、蒲草黄、水蜡烛、蒲棒花粉、蒲厘花粉。
药科——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的花粉。
产地——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
药类——化瘀止血。
药性——平。
药味——甘。
入经——肝、心。
功效——止血,化瘀,通淋。
主治——各种出血症(血淋、血痢等),各种瘀滞痛症(瘀滞胸痛,胃脘疼痛,产后瘀痛,痛经等)。
现治——吐血,唾血,咯血,鼻衄,耳中出血,肺热衄血,月经过多,血崩,下血,小便血不止,脱肛。
参治——诸药不效,瘀血在内,出血过多,血伤漏下不止,血上抢心,产后血不下,产后恶露不快,昏迷不省,气喘欲绝,不能出声,狂言妄语,烦躁烦闷,聤耳出脓,口中生疮,小儿重舌,舌胀满口,涎出,产后心腹痛欲死,膀胱热,丈夫阴下湿痒,阴蚀,坠伤扑损。
药理——溶血,催生,抑制细胞免疫,抑制体液免疫,抗菌,抗炎,降血脂,抗过敏,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凝血,改善心肌微循环,兴奋子宫平滑肌,解痉肠道平滑肌。
用法——水煎(须包煎),丸剂,散剂,外用(研末撒或调敷)。散瘀止痛多生用;止血每炒用;血瘀出血,生熟各半。
用量——水煎(常量4.5~9克),外用(适量)。
禁忌——孕妇忌服。阴虚内热者忌服,劳伤发热者忌服,无瘀血者禁用。
自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