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3 垂沙之战•上---东摇西摆的楚国策
小武看见八角在地图上比划出的楚国失利情况,惊叹道:“这三大战乃是秦楚之间的分水岭啊!本来七国之间‘朝秦暮楚’---还不知道哪方会赢呢!都是楚怀王战略错误惹的祸!”
八角含笑点头,捋须道:“说到商於、丹阳等地,虽是楚之根源,但在战国中后期,早已是韩、楚、秦三国交相争夺的区域---商於城垒还是韩国先建造的;后来被秦国抢了去,先封给了商鞅、后封给了张仪!”
小武大悟道:“所以秦国怎么可能将血战抢来之战略要地转赠楚国?楚怀王也是天真了。”
“在楚国三大败之后,张仪再次去了楚国,楚怀王也没拿他怎么样,显然是已经想通了!在战场上没有争到的利益,还想在谈判桌上拿到?那是楚怀王自己的错,而不是张仪的错!”
八角点了点头,笑道:“丹阳、蓝田、召陵三大战是关键性的,也使得战国后期的天下大势明朗化。---楚国、韩国正式放弃了同秦国的争夺,默认秦国可以混元整个西部!”
“从此,合纵之国一边默默舔着自己西面的伤口,一边把争夺目光都聚焦向了东方(合纵之国指的是居于秦国东面的楚、韩、魏、赵,在战国地图上南上北下、纵向分布)。”
小武这才明白其中一些曲折,惭愧自己了解得还不够深,便道:“这么说来,楚怀王疑似是被秦国朝堂里的‘自家人’给坑了!但往更深一层去想,还是他本人的刚愎性格使然,不懂得及时认输以止损!”
“本来,楚国只是没有拿到商於六百里地而已---本来也不是自己的,也就没有太大损失。西部局势还是‘有赌不为输’,以后有的是机会!可是急于求成而斗气决战,导致在陕西蓝田那一局,输得干干净净、净身退出了西部争夺!”
“从丹阳、蓝田、召陵的秦楚三大战开始,楚国的形势发生了巨大转折。但楚怀王的统治应该还是很稳固的吧,他还能活十几年?”
八角一听,并不二话,而是大袖一挥,顿时一张白纸从袖筒之中飞出,自空中飘飘摇摇地落下。小武连忙接过来一瞧,正是一张编年表格,内容是战国末期的楚国纪年大事记。
图表 2楚国纪年大事记(战国末期•一)
八角一边指着表格上的年代事件,一边跟小武解释道:“你说的不错。此后楚怀王还可以为王十五六年,并在决定楚国基础国策的方向问题上、继续发挥主要作用!”
“不过,三大败的现实让楚怀王头脑清醒了不少。从此,他开始有了对秦国的畏惧心理,再不打算同秦国大动干戈了!”
小武仔细看着表格,若有所思道:“楚怀王的统治期一共有30年呀,真长!而且三大败对他的战略思想、显然很大的影响---此后楚国对西方的态度恐怕就是两个字---‘放弃’,转而看向东方的齐、越等地!”
八角捻须笑道:“平心而论,楚怀王在头脑清醒以后,还是比较务实的。深刻的教训让他明白了情绪化的危害,至少,他再也没有了意气风发‘搞事情’的主观意愿。”
小武连连点头,笑道:“明白了。而在楚怀王死后,我发现屈原还活了18年呐,显然他跟继任的楚顷襄王之间肯定也发生了不少事情!”
八角嘿嘿一笑,道:“不错。先前韩非子打比方、说要去劝谏的人---正是号称‘目不见睫’的楚顷襄王!他当然很重要。”
“介绍一下,楚顷襄王的名字叫熊横---人如其名,相当的‘横’(四声)!”
小武思忖道:“楚怀王在位很久,那么太子横的年龄应该也不小了,对吗?”
八角点头微笑道:“一般人总以为楚顷襄王即位之后,楚国之国势江河日下、跟国君的暗弱有关---其实恰恰相反,熊横长期以来凶横无比,早在做太子的时候就‘实力坑爹’了!”
“熊横也并不缺乏经验---其实太子横先后去过秦国和齐国做过人质,应当是很了解东、西两大国的‘国际人才’了。可是他的‘外交经验’着实有些局限性,原因在于实在忍不住暴脾气!”
小武诧道:“这位熊横老兄当太子的时候,居然去秦、齐两大国都做过人质?”
八角点了点头,呵呵笑道:“因此,楚国对秦、齐两大国的基本战略,也不完全是楚怀王决定的,当然也受到了太子横的高度影响!”
小武眼珠一转,道:“那么,太子横的人质生涯过得怎样?有没了解到别国的领先之处?”
八角呵呵一笑道:“说起来,熊横先在秦国为质多年;可他的人质生涯却过得相当滋润---根本不像别人误以为的、有寄人篱下的感觉!”
“在秦国时,熊横根本就没拿自己当外人!他不但可以自由参加朝堂活动,而且还是秦昭襄王亲招的驸马---秦国公主甚至为他生了两个大胖儿子:昌平君和昌文君!”
小武大悟道:“昌平君和昌文君?都是后世秦王嬴政时期的重臣呀!原来秦国朝堂‘亲楚派’的源远流长,也有楚太子横的很大功劳!”
八角点了点头,哂笑道:“由于在秦国有不少‘亲楚派’权贵可以来往,比如说有时候也会同华侯芈戎一同出猎,熊横恍惚间或将这里当成了楚国、将‘四贵’都当成了自己人,自然有时候就会不注意自己的言行!”
小我呵呵大笑,道:“当熊横遇到了芈戎,的确是会误把秦国当楚国的!但是不管怎样,秦国的当家人名义上还是他老丈人秦昭襄王,绝对不可以为所欲为的!”
八角哼了一声,摇头哂道:“可能还是性格使然吧。记得有位秦国的大夫不给熊横面子,两人当众起了冲突。随后熊横便约对方‘私了’---然而却派人在暗地里埋伏,等对方赴约时直接谋杀了对方(前302年)。”
小武大惊道:“这样‘横’的人质倒也少见!毕竟那里是人家的地头呀,朝廷命官岂是随便杀得的?”
八角哈哈一笑道:“见乱子捅得大了,熊横突然清醒过来,快马一走了之、逃回了楚国。”
“而秦昭襄王平日里虽是傀儡,但把对母亲和四贵的反感都藏在心里---此时抓住了把柄,正好顺势宣称伐楚、要为秦国挽回颜面,于是又有了联合四国伐楚的‘垂沙之战’!”
小武皱眉道:“‘垂沙之战’?又来?这时候楚国是什么情况?三大战败北已过去了多久?元气是否恢复了?”
八角微笑道:“此时楚国已经养伤十年了,元气基本已恢复,情况也有很大的不一样了。但当见到了逃归国内的坑货儿子,楚怀王明白自己又陷入到空前被动的战略局面之中了。”
“因为这一次,为了进一步逼迫楚国,精通外交的秦昭襄王还招呼了齐国、魏国、韩国,四国军队联合一起来攻打楚国!”
小武有点奇怪道:“为什么齐国会参战呢?上次楚国虽与它绝交,可那也是十年前的陈谷子、烂芝麻烂事了吧?而三晋为什么又站到了秦国一方?楚国的人缘就这么差吗?”
八角笑了笑,道:“我们慢慢来说。首先,在十年前的秦楚三大战直接PK时,齐国的确是袖手旁观的(虽与楚断交、但未开战)。”
“本来秦、楚之间的矛盾跟齐国没有关系,齐国大可继续袖手旁观;然而楚怀王过往几年调整的‘东进国策’却威胁到了齐国---故他们这次答应与秦国联兵。”
小武大为奇怪,连忙追问道:“什么是东进国策?”
八角捋须笑道:“那是在前306年,楚怀王任用昭阳为将,另有被派去越国5年的昭滑为内应,一战反杀了好大喜功的越王无疆。乘势吞并了大越(吴越)土地---使得楚国版图东扩至海、尽取钱塘江以北地盘,弥补了楚国西部被秦国吞并的损失、还有剩余。”
“至于越王的残余子孙,则全部逃亡到钱塘江以南、零碎分散的百越之国去了。故在北方各国看来,楚怀王一时又有了复兴的势头。”
图表3楚灭越之后版图(前306年)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恍然道:“原来楚国在这10年养伤期间也没有完全闲着,而是抽空大踏步地东扩了!而早先吴国被越国吞并掉的大片领土,如今又全部属于楚国了!”
八角含笑点头,道:“然而此举也让楚国同齐国接壤的地带大大增多,再不是春秋时期说的‘风马牛不相及’了---本意是指齐楚相距遥远,彼此发情的马牛也不会互相碰到一起!”
“齐国当然也有危机意识。著名的齐长城---以前是用来防范吴、越的,如今也可以用来防楚了。因此秦、齐,乃至三晋,都想遏制一下楚国的凶猛扩张势头,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小武恍然大悟道:“原来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楚国刚灭了越国!对于这种打破天下平衡的犯忌之事,其它争夺对手是不可能无动于衷的!群雄混战之时,这种例子不要太多哟!”
“转念再一想,楚太子横虽在秦国当人质、平日里还那么‘横’;估计也跟楚灭越之后、实力大涨有关!做人太不知收敛了!”
“是故秦、齐两国绝不可能坐看楚国复兴、翻身壮大而无动于衷的!而若他们一起伐楚,楚国肯定是难以抵挡的。”
八角微笑道:“如今有了楚太子横非法杀人这个最好的借口,而且有秦国挑头做发起人,于是另三国也就结盟响应。于是在前301年,秦、齐、韩、魏四国联军便浩浩荡荡地会师,南下伐楚了。”
小武叹道:“在群雄逐鹿、局势不明朗时,最先突破的人往往会被群起而攻之!依我看,此次楚国在‘垂沙之战’中又是注定失败的。”
“当时所谓战国七雄---除了燕、赵两国太远以外,楚国北面接壤的所有强国都发兵南下,这仗不用打都知道结果!”
八角捋须摇头,呵呵大笑道:“话虽如此,然而‘垂沙之战’却有一个最大的不确定因素---那就是楚将庄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