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能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室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这段话什么意思,相信大多数人一看即知,问题的方向直指答案的方向,只有一个新的视角提出问题才有可能从新的角度解决问题。对于一个问题,负面视角和正面视角提出的问题不同,看待问题的方式就不同,寻求到的答案也大相径庭。
提问,源于好奇心驱动。人类的好奇心驱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不同质量问题的提出也驱动着社会不断进步。那么,提问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
1. 不要反问:当我们用反问的方式提出问题的时候,往往已经预设了问题的答案。
“你怎么可以不经过我同意就擅自做主?”
这其实不是一个问题,反而是预设/假设了答案,或者说是一种陈述的谴责。
2.不要设问:设问是一种自问自答的提问方式,但在自顾自嗨的过程中其实已经被禁锢了思维,否定了其他可能性的存在。这样问题目的往往也不是寻求答案。
3.要追问:追问就是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提问方式,是在问题和已知的基础上层层深入,不断揭示事实喝真相的过程。
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我们是否有可选的提问方法,拓宽思路、打破常规呢?
答案是有的,提问的模型很多,有5W2H、5WHY、开放式问题线,还有苏格拉底式提问。这些模型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景。
1. 5W2H模型:界定问题,建立对事物的理解框架。
当需要对事情或问题的整体轮廓进行描述或界定时,使用该模型可以全面地界定问题。
WHY—目的;
WHAT—什么;
WHEN—何时;
WHO—何人;
WHERE—何地;
HOW--如何;
HOW MUCH—多少
2. 5WHY:这个模型大多数情况应用于出现了问题之后对问题进行深度分析挖掘,找出深层次原因,并追求不同层面的问题解决。5个层次的问题层层深入,问问题的过程同时也是圈定答案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最终找到本质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答案也随之确定。
在做RCCA的时候,可以使用5WHY模型层层深入,但5WHY本身是同一个维度的深入,而RCCA可以对同一个问题寻求原因时分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然后在不同的地方着力就可以得到不同维度的解决方案,使用RCCA的时候,可以分别得到corrective action纠正措施、preventive action预防性措施和containment action遏制措施。如如果能保证三个层面的措施均有效实施,那问题自然得到有效解决。
3.开放式问题线:该模型主要用于拓宽思维,打破僵局。当固化为一种思维方式时,当当事情处于僵化中状态时,使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化解,问题提出的过程就是拓宽思路、寻求答案的过程。
除了这些模型之外,还有苏格拉底式提问等,我们后续再谈。